第二百六十八章 阴差阳错

随我去罢,包管教你欢喜的!”

  虽然今天的落差有些大,弄得人心里七上八下的,李清可也不傻,看这口气,分明是若英早被杜先生救了出来,对了,杜先生可不也是……强人么,没准若英被强人所劫,正好遇上了杜先生。于是才来找我的,肯定是这样!李清不由得笑了起来,只是显得有些傻。

  当然还有个更傻的,一边走还一边上下打量李清,嘴里不停的嘟囔道:“不像,真个就不像,如此弱不禁风地,怎能上沙场的。”不是那个虬髯大汉还会是谁呢?

  不是很远,一路还行地甚快,就这么一群恶刹跟在身边。行人远远见着就闪开道了。那股久违的前拥后簇的感觉又回来了,很有些在京城里做地痞恶霸的爽快。

  单门独户的一个小院,一点也不起眼。行到门口,那些随行的汉子便止了步,四散开来守在外面,杜先生立在门边,笑着示意李清推门进去,李清这下可不迟疑了,门也不敲,伸手就推,门是虚掩着的,应手而开。小院里正有一个女子端着个茶壶出来,想是要到厨下去打水,不施粉黛、布衣素裙、温婉怡人,她一抬眼望见当门而立的李清,手上的茶壶咣当一声在地上摔个粉碎,呆站在那里痴痴的望着李清。

  李清心内狂喜,也顾不得杜先生就跟在身后呢,上前一把抱住,口中叫道:“三娘,三娘,怎地你到了此处了,可想死我李清了。”伏在李清怀里喜极而泣的,可不正是云三娘么;还没来得及问上几句,听得院里动静,房门闪过一个俏生生的身影,一道香风一过,另外一个软软的身子也扑到李清的怀中。

  文心手打组隼风手打,仅供试阅,转载请注明,同时请支持正版订阅,----投票支持作者!

  只是没抱多久,顾忌到有外人在场呢,云三娘挣脱了出来,红着脸理自己的头发,李清捧着若英的脸瞧瞧,还好,啥都没缺,就是鼻涕眼泪多了点,不过就才抱一下功夫,很不过瘾,那个子夜规杜大侠可能不大习惯李清这么奔放的表露情感,笑得有些晦涩,这有啥的,人家心情激动啊,要不杜先生咱们也抱抱好不?

  其实若英和云三娘心情也是激动地,只是到底人家贤淑些,哪像李清这样叽里呱啦问一大堆问题,叫人不知答哪一句才好,云三娘从厨下拿来酒菜,她可是担心李清这一向在外面饿着了,李清哪有心思吃些啊,况且这一向沐春堂对他好着呢,若英刚将酒杯儿斟满,李清举起杯儿往杜先生的杯上一碰,仰头一口干了,便急不可待的叫道:“快说,快说,究竟是怎么回事,三娘怎么到了这来,若英呢?那晚上可有受苦?对了,杜先生,你不是在京城么?怎么会来江宁?你们又是如何碰上的,快说啊!”

  若英本来斜依在榻上和三娘一起泪眼婆娑地望着李清,现在见到他这个猴急样,不由得掩口笑了出来。

  这个鬼杜先生一点没有大侠风范,喝酒斯文,说话秀气,把李清急得不行,你这么个酸劲去考秀才做官好不!

  可李清要想明白原委,还真个急不得,因为想要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来龙去脉说清楚,还非得从这个杜大侠身上说起不可了咱杜大侠什么人啊,侠盗,专劫不义之财的,不过这话得说回来,这盗的水平再高,到底也不是能掐会算的算命先生,咱大宋朝的流通货币是啥?铜钱啊,你想想还要飞檐走壁的,一次能带多少贯出去?

  这要偷值钱的东西就不是很容易了,人家多半是藏着掖着,你总不能翻箱倒柜的去找吧,关键人家也不让啊,所以,事先踩点探明情况就很重要了,这才是高手的真正本事,关于这手段么,自然多种多样,无间道在咱大宋也经常上演地。

  本来再怎么无间道,也无间不到李清身上的,只是石小公爷听了李清的劝,逍遥会扩编,那里面都是些什么人,纨绔公子哥啊,难免总有些为富不仁的,要不就是老子巧取豪夺过的,所以杜大侠那些革命的沙子便也掺了进去不少。

  就这么石小公爷要兵谏的事情,子夜规大侠也是略有耳闻,可见石小公爷这事的确没做的密实,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先生对这些争权夺位的事情没兴趣,反正换了谁咱老百姓一样听人家使唤,何况又不是翻大宋的天,这点杜先生和李清的观点有些接近。他也不觉得是个女的掌权有什么不好,只要不往老百姓头上加赋税就行。

  可人总有好奇心的啊,就好比街上有人吵架,你谁都不帮也愿意站边上看个热闹,所以杜先生对这个事情还是有几分留心的,可是日期一过,一点动静都没有,他便觉得奇怪了。总得有个输赢吧,于是便去打听,别的消息没打听到,倒把李清给遣送回籍的事情打听出来了。

  本来子夜规大侠对李清的印象很普通,不就是个弹琴唱曲,爱弄个荒唐事儿的无聊有钱公子哥么?至于满坊间流传李三郎杀党项人的事情他也是故妄听之的,不过有两件事情让他改变了以前的看法,一是稀松平常的骑捷军对阵中赢了龙卫军,二是逍遥会为泰州水患募捐的事情。

  啥叫有钱人?总有人心有不甘的对人家比自己有钱泛酸,其实人家比你有钱。最基本的原因就是人家比你更爱钱。没有这种发自内心底的爱,做事情的动力就不知道要少多少,所以想成为有钱人。一定要培养出自己对钱那种不死不休的爱出来,记住,和爱用钱是绝对两码事的!

  这个杜先生可是把李清想得高尚了些,俗话说人有钱就是拿万贯家财形容的,这水云庄一捐就是几十万贯,而且最后连个名义都没有!这个杜先生可是探明内情了的,他哪知道李清是把那些礼尚往来地钱财捐出去而已,自己的家底都没动呢。

  这人啊就是要想得开,你收自然就得送,可不是什么东西最后还是自己的。终究一撒手的西去,带得走几个铜板不?

  杜先生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