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章 联邦帝国

>   “派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过去,看能不能劝服他。”

  张超现在是摄政首相,现在还不到马上禅位的时候。他还需要先借着朝廷的名义,控制中央和地方的局势。

  等大局已定之后,大唐的这面旗帜才能抛开。

  马周他们计划是在三个月内,举行禅让仪式。

  这种事情,太急不行,但如果拖太久也不行。

  “先回下张府。”张超道。

  昨夜没回家,又发生这么大的事情,而且家里老爹刚去世,还不知道家里怎么慌乱了。

  本来这个时候,老爹刚去世,他应当先把老爹的丧事办好。

  可有时,箭至弦上,不得不发。

  马车停在府前,张超下车,张府外已经有门生祝振东率领着不少兵马保卫着。

  张超跟他打了个招呼,进府。

  府里一片缟素,崔莺莺听到他回来,连忙过来。

  “听说皇上中风?”她疑惑问。

  张超拉着他手,“先进屋吧,一会跟你细说。”

  到家换了衣服,重新披上孝衣,到灵前跪拜。

  昨天才答应老爹说不篡位不谋朝,结果话才说一个时辰,他就带兵入宫了。

  他深感愧疚。

  “我本无意如此,可苏烈他们说的对,承乾是绝不甘心立宪的,就算传位太子,可这早晚又还是个隐患。也许只有我,能够真心甘愿削让些皇权,立宪制国。为长远计·······”

  府里吃了一顿饭,张超跟崔莺莺她们简单的说明了一下情况。

  一群女人倒没有什么兴奋高兴,只是充满担忧。

  “以后,你们就再也不用时常担惊受怕了。我们也不用再担心皇帝猜忌,担心哪一天又被兵马围了府第。”

  在家里坐了一会,张超去了内阁。

  内阁,马周等数十人早已经到了。

  这一天一夜,大家经历了太多,都有些疲惫,可心里却又很亢奋。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应当还是抓紧时机。

  “长孙无忌等人应当罢免。”

  “嗯。”张超点了点头,现在不必再留着长孙无忌在内阁占据高位了。

  “我提议由马周出任内阁次相,房玄龄出任翰林院学士承旨,许敬宗任众议院议长。”

  长孙无忌、杜淹等内阁、翰林院、议会里的人,都一一先清除出去,等过了这段关键时期,再来考虑任用的问题。

  “新朝国号定了吗?”

  许敬宗问,由翰林学士到众议院长,这个应当算是进步了。毕竟如今的议会权力更大了一些,翰林院学士有九个,议会却只有两个议长,他这个众议长,可是管着整个众议院。

  许敬宗很积极的关心起国号来。

  改朝换代,当然得另立国号,没有沿用前朝国号的规矩。

  大唐这个国号张超很喜欢,可是不能再用了。

  新国号,他一时也没想到什么好的。

  他曾任过赵国公、越王、赵王、吕宋国王等,若按一些惯例,他的新朝可以为赵国、越国或者吕国、宋国。

  只不过,这些国号都不太符合他的意思。

  “我有一个初步的想法,今后朝廷实行联邦制度,颁布宪章,以中原朝廷为核心,与诸封国组成一个华夏联邦,为君主立宪制的联邦制帝国。”

  “立宪制联邦制帝国?”对于这个词语,大多数人都感觉不太理解。

  帝国由中原朝廷直辖的帝国本土,与帝国分封诸国联合,帝国皇帝为共主,但诸侯国拥有自治权。

  这朝廷,将类似二元君主立宪制。

  皇帝世袭,拥有一定的实权。朝廷制订宪法,设立议会。皇帝任命内阁和翰林院宰相和学士,但由内阁和翰林院提供候选名单。议会拥有立法权和审议封驳权以及监督弹劾权。

  但皇帝拥有否决议会立法、封驳的权力,有通过任命议员的权力。

  内阁和翰林院是行使政权的机构,对皇帝负责。

  总的来说,新朝将实行宪政,依法制国。但朝廷的政权核心是内阁和翰林院,院阁对皇帝负责,而非对议会负责。皇帝能够召开御前会议,有权参与朝政。甚至有一票否决权。

  皇帝不是傀儡,只不过平时院阁代行权力。

  议会两院拥有立法、审议封驳、监督弹劾权,但皇帝依然保有最终否决权。

  而朝廷与封国的关系,则是封国是联邦一员,拥有自治权。中原为朝廷直辖,朝廷有权制订宪法,各诸侯国没有立法权,税法也得执行朝廷颁发的税赋法。

  基本上,诸侯国的权益和现在不变,有行政、司法、税赋、军事等权,但没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