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章 不见硝烟的战场

那大家宝钞不用的好好的吗?

  百姓们更相信是朝廷把钱给抢走了。

  就如现在,两贯宝钞换一贯金券,这是在抢钱啊。

  手里的钱,直接就缩水了一半。

  而换成金券后,大家并没松口气。

  因为朝廷并不给兑换成铜钱。

  朝廷已经全面停止兑换金银铜钱了,大家只能拿着金券。

  汉京的市场上,宝钞已经绝迹,金券成了唯一的纸钞。但金券也一样在迅速的贬值,金券对铜钱,一折。

  贬值十倍。

  随着而来的还是物价的迅速上涨。

  原来一斗最便宜的早占米,二十钱,如今涨到了五十钱。若是付钞,得付十倍,要五百文金券。

  那些小额的金券,几乎已经没用了,根本买不到东西。

  与此同时,朝廷将越来越多的物资,纳入票证供应之列。

  买粮食买布匹买煤,统统得凭票,而且是定量的。光有钱还不行,得还有票。

  市场萧条,工厂放假,繁华的汉京和京郊的一座座商镇,在一天天凋零。

  官员的俸钱和将士的军饷,已经改为发放实物,由粮食和布匹等实物组成,加上少量的铜钱。

  皇帝已经不敢给官员和将士们发纸钞了。

  在这种情况下,市面上本来有不少在流通的金银币和铜钱,越发的减少了。百姓们不肯用这些珍贵的钱,纷纷存在手里,甚至埋藏起来。

  大家都想用掉那些不值钱的宝钞。

  劣币在驱逐良币。

  纸钞当道,可信用全无,价格一贬再贬。

  许多百姓一夜之间就返贫了。

  他们存在银行里、钱庄里的钱虽然朝廷承认,可朝廷只给他们取钞,不给取钱。取出来,已经贬值十几倍了。

  一片混乱。

  六扇门全力出动,配合刑部、大理寺以及地方各衙门,到处都在找李记那些消失的金库存钱。

  可毫无头绪。

  ······

  汉京郊外。

  一座地下金库里,柯庆正与数名部下谈话,他的背后,是整整一面墙的金条。一架架的堆满,金光灿灿。

  “教头,朝廷反应很快,他们用金券换宝钞,现在宝钞已经成废纸,不能流通了。”

  柯庆却只是笑笑。

  “朝廷的反应,早在赵王的预料之中。伙计们,宝钞已经废了,那我们接下来再弄金券。朝廷那些人,也是没长记性,他们难道就不知道,他们的金券雕版也是由我们的印钞厂帮他们制作的,过去连金券都是由我们代印的。”

  “哈哈哈。”

  一群人大笑。

  这段时间,他们疯狂的印刷宝钞,然后四处投放。不但买下了无数的物资秘密的屯积起来,而且还让宝钞彻底的完蛋了。

  真是爽啊。

  现在,金券成了他们下一个目标。

  战争,往往就是如此。

  “赵王说过,战场无处不在,在那不见硝烟的地方,同样有激烈的战争。现在,我们就是在打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而且是在敌方的心脏中打这一仗。”

  “伙计们,再加把油,这次把金券搞死之后,朝廷的民生经济就要崩溃了。”

  现在金券都已经贬为原来一折的价值了,如果金券也出现大量的假券,那金券就将成为废纸,大唐将回到以物易物的阶段。

  大唐这些年大兴工商,经济总量是相当巨大的,铜钱的铸造量虽然比之过去要多,但大唐总铜钱的拥有量也不会超过一亿贯,相对于现在这个巨大的商品经济总量来说,差的远了。

  加上金银币,也远远不足。金银币的总量,其实是很少的,只是充当着辅助货币。

  这十几年来,大唐经济腾飞,可以说纸钞功不可没。

  而现在一旦纸钞彻底用不了了,那就得回到过去。

  就算朝廷钱帛兼行,甚至拿粮食来充当交易货币,也不够了。

  钱荒,通货紧缩。

  这些问题,将严重打击市场经济,会让大唐的经济全面倒退。

  这都是张超跟柯庆说过的,这是不见硝烟的战争,却相当致命。

  “教头,纸钞完蛋了,不会影响到岭南吗?”

  “放心吧,赵王早就料到这一切,也早做好了准备。岭南等地,早就发行了新钞,兑换了旧钞。而在五岭、武夷山和诸海港,监国朝廷也设立了层层检查,中原的纸钞进不来,进来了也是废纸。不会影响到岭南的。”

  “而岭南现在的铸币厂,正日夜不停的铸造金银铜币,百姓们随时可以兑换,只不过现在金银铜币,不能出岭南而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