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第一百零三章

  赵文煊麾下兵强马壮,不过,建德帝安在,他从没任何悖逆想法,倘若有朝一日皇父崩了,赵文煊也不愿意背上谋反之名。

  皇帝这次召所有皇子进京,便给了赵文煊一个契机,要知道,建德帝可不是单纯让他们来贺寿的。

  皇父久病体衰,太子越王虽一再被打压,但却依旧蠢蠢欲动,偏偏建德帝不能大手一挥给根除了,他儿子少,除去一个透明人安王,能入他眼的,仅剩三人。

  建德帝只要没咽气,就不能让儿子威胁他的皇位,但继承人还是必须有的,他即便不愿意承认,身体衰老却是一个事实,他已不可能再奋斗出一批儿子出来了。

  留京的两儿子咄咄逼人,哪怕屡遭打压正处于蛰伏期间,二人仍不忘拉拢朝臣,偏偏满朝文武心明眼亮,大家都意识到变天怕是不远了,人人心思浮动,更有甚者,早良禽择木而栖去了。

  越王虽暂占上风,但东宫仍势均力敌,两者悄然扩张势力,人心思变,建德帝年迈体衰,渐有力不从心之感。

  他登基多年,亦并非才干平庸之人,于是,建德帝便大笔一挥,召已就藩的另外两子回京,欲彻底打破如今局面。

  安王只是捎带的,赵文煊才是建德帝此举目标。

  太子越王也有所察觉,于是,万寿节一结束,二人便示意手下人递上折子,折子上慷慨陈词,表示藩王不宜久驻京城,万寿节过后,秦王安王应立即返回封地。

  建德帝留中不发。

  满朝文武俱哗然,陛下此举,是默许了秦王殿下争储资格。

  越王犹自可,太子是彻底慌了神,要是秦王自立门户,那他还混啥?

  太子是储君,身份历来敏感,因此他不可能握有兵权,即便是朝堂上,皇帝也不会允许他大肆拉拢朝臣,早些年,他除了一批因嫡长身份而天然拥护他的老臣以外,也就只有庆国公府的支持了。

  庆国公也早非当年的庆国公,章今筹深谙舍得之道,为了皇后太子地位稳固,他击溃杨振中之后,便立即撒了手上大半权柄,明哲保身,以图日后。

  好在,后来太子渐渐长大,入了朝发展出一批势力,再后来赵文煊还封了秦王,坐拥秦地兵马。

  与东宫相比,越王少了很多顾忌,几年间不但在朝堂聚拢了大批势力,他甚至还在建德帝的默许下,通过大婚拥有了兵权。

  虽这些兵权完全不能与秦王相比,但这却是握在越王自己手里的。

  这两年间,太子越王不断交锋,各有输赢,整体来说,东宫在朝堂的势力是缩小不少,好在他还有秦王支持,尚处于不败之地。

  只是,若秦王自立门户,东宫便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柱,不说立即崩溃,只怕失败也是必然之事。

  诸如武安侯一类人首先留不住,这些人惯常会审时度势,不要看他们如今忠心耿耿,风向一变,肯定会毫不犹豫另择良主。

  更有甚者,庆国公府同时还是赵文煊母家,章今筹完全可以改投秦王麾下,届时,太子即便不成为光杆司令,也相差无几,毕竟,剩余那些迂腐老臣或零星不成气候者,几乎毫无作用。

  一得了消息,太子焦虑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难安。

  皇后却十分肯定告诉他,庆国公绝对不会改投秦王。

  太子闻言一愣,问:“母后为何这般肯定?”抿心自问,换了他,他也很难保证。

  皇后淡淡道:“这你无需多管,你只需记住,你外祖父是不可能改投秦王的。”

  这个答案显然不能说服焦灼不安的太子,只是他一贯信服母后,且这事他不往好处想,也别无他法。

  太子勉强压下此事不提,只是他眉心依旧紧蹙,神情难掩焦虑,道:“即便外祖父立场不改,老四若是自立门户,那后果也不堪设想。”

  提起建德帝的决定,皇后面色阴郁。

  她万分痛恨白嬷嬷的失手,若有可能,她要将这无用的老奴才挖出来,日夜鞭尸以泄愤。

  当初事情一败,她气愤之余,隐忧便涌上心头,如今不过一年时间,竟就成了现实。

  皇后敛目思索片刻,抬头道:“你先回去,母后召老四进宫,与他细说一番。”

  ……

  自从得知章淑妃死亡真相后,赵文煊是头一回进宫见皇后,他看着眼前这个一脸慈爱,笑语晏晏的妇人,心中冷冷一笑。

  血债血偿的那天,不会太久。

  他面上却微笑,道:“母后近日歇得可好?”

  赵文煊到底经历过风雨,数日时间,足够他将所有情绪调整妥当,不管内里如何,他神情动作看着与平日并无差别。

  说话间,赵文煊扫了皇后一眼,浓浓的妆容,也掩饰不住她的憔悴,他眸底闪过一抹暗色,如此极好。

  “好,母后很好。”皇后一脸欣慰,携着赵文煊的手进了殿。

  这心思各异的伪母子二人亲热地说了几句,皇后便状似不经意地道:“老四,这大雪封了道路,如今也出不得京,你正好多多进宫陪伴母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