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悲与不悲

; 不过,还没等他动身,就收到了来自京城的一封信……

  坐在书房内,看着信封上那熟悉但明显已气衰的字体,赵青山眉心处的皱褶,仿佛悬崖耸立。

  他将信封拆开,缓缓打开信笺,用了足足两个时辰,才一字一句的将寥寥不过数百字的信看完。

  待看完后,从来不畏艰难,刚烈如刀一往直前的大儒赵青山,却已是泪流满面。

  他亦师亦友相伴半生,一起度过不知多少艰难险阻,开创新法大业的先生,走了。

  这是一封已知必死的绝笔信。

  宁则臣在信中对他大为褒赞,也对他寄予厚望,并隐晦的用只有二人才能听懂的暗语,告诉他崇康帝时日不久,希望他日后重返朝堂时,能接过新党的重任,继续将新法推行到底。

  看罢书信,赵青山缓缓将信笺折起收好后,临窗负手而立,凝眸眺望东方神京。

  对于那位一手扶持起新党,并给予过无尽信任,因而才能建起旷古未有新法大业的君王,他说不出是什么心思……

  在此之前,他唯有发自肺腑的敬爱,并且怀有最崇高的忠诚。

  即使那位以莫须有之罪,连连打压新党中坚,并将他这位新法功臣当朝次辅贬出神京,赵青山都未曾真正生过恨意。

  他明白,那是政堂需要,帝王之术。

  只是,不再像从前那样心怀敬意。

  而当那位生生逼死了一手创建新党,并将为万世开太平的新法推行天下的元辅后,对于他的死,赵青山心中再无一丝为君父山陵将崩而忧伤的波澜……

  到了这一步,曾经开明的帝王,反而成了新法大业的阻力。

  如今的他,一心只有权术斗争,反而忘了新法不过才刚刚开创,还有漫长且艰难的路要走。

  所以,对于君王将崩,赵青山心中,不悲。

  ……

  皇城,慈宁宫。

  看着悲戚不已的太后,叶清微微有些头疼。

  对于那位自她记事没多久,就长居重华宫退隐的太上皇,叶清自身是没多少印象的,更不用说什么感情。

  而对他的驾崩,叶清心里其实未尝没有心理准备。

  皇权面前,自古天家无父子,更何况祖孙?

  她那位皇伯伯一旦山陵崩,那么对那位初生皇子最有威胁的会是谁?

  宗室诸王和贞元勋臣已被清扫的七七八八,难成气候了。

  最后一位,怕就是深藏重华宫的太上皇。

  本是意料中的事……

  叶清心里唯一感到有些沉重的,是她那位九叔,竟也没有阻止……

  当然,她理解,她九叔若是阻止,可能会暴露出许多马脚,可能会前功尽弃。

  可……

  那毕竟是他父皇啊……

  天家……

  天家……

  叶清从未如此厌恶这样一个环境。

  “小九儿,****说过,金丹之言,皆是虚诞啊,他怎会服用那些东西?”

  “太上皇修道,修的是己心,不是想要成仙……”

  “他的心早就伤的破破碎碎,何尝想活那么久……”

  “他后来明白过来,那时是有人在弄鬼啊……”

  听着太后哭个不停,也倾诉个不停,叶清轻轻一叹。

  好在之前将东暖阁内的昭容、彩嫔们都打发了出去,不然指不定要生出什么事来。

  叶清用纹凤锦帕轻轻替皇太后擦拭去眼泪,宽慰道:“老祖宗,这就是天家啊。古往今来,哪一朝不是这样过来的?想开些吧……”

  愿来世不再生在帝王家,是多么天家子女发自肺腑的沉重愿言。

  叶清轻声道:“说起来,孙女儿还要感谢老祖宗,没将我嫁入天家。不然……”

  太后注意力被岔开,哭的红肿的老眼含泪,对叶清道:“叶家有我一个人掉进这金火坑里就足够了,怎还能把你也拖进来?这冰冷冷的金窝儿里,看着体面尊贵,可连父子天伦也没了,临老还要承受骨肉相残的人伦惨剧……”

  说着,太后又大哭起来。

  她什么不明白?

  叶清也跟着落下泪来,却还是劝道:“天道公正,有一得便必有一失。天家为世间最尊贵之族,难免要失去些什么……只盼老祖宗能保重身子,若连你老也有个三长两短,小九儿怕也要跟着死无葬身之地。”

  太后闻言悚然一惊,正要说什么,就见帝后匆匆而来,她面色铁青,张口质问道:“皇帝何时送哀家去见太上皇?”

  崇康帝闻言,本就苍白的脸色骤然霜白,摇了摇身体,侧倒在董皇后身上……

  ……

  酉时末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