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巡狩

emsp; “不知道尊贵的唐国将军来这里做什么?”

  “巡视边境!”

  牧民帐篷前停着两辆大车,车轮极高,这也正是高车人的标志性特征。

  程处默是知道这些高车人的,他们也被称为敕勒或是铁勒又或是丁零人,是铁勒人的一支,他们的历史很久远,据说是古代赤狄的后裔,匈奴人称其为丁零,鲜卑人称为敕勒,因为他们使用车轮高大的车子,又称之为高车。

  他们最早游牧在贝尔加河以东、南地区,后来扩至叶尼塞河上游,与古坚昆杂居。再到后来,高车人迁徙南下,在北魏时,敕勒人大量参与北魏的战争,后来和许多鲜卑人一样融入汉族。

  敕勒人到如今,也是迁移分化最广的一支胡族,从漠北到西域,从阴山下到中原,遍地都有他们的身影。

  敕勒人甚至早就已经分出了许多不一样的新族群了。

  比如高车六姓,袁纥、回纥、纥骨等,事实上,又称为铁勒的敕勒人,数量众多,族群也众多,号称几十姓,真论部族数量,当远在突厥之上。

  在阴山南的敕勒人,其实已经有很多相对汉化了。

  事实上,颉利可汗现在居住的前套汗庭一带,在北魏时被称为敕勒川,便是因为当时是南下的敕勒人游牧草场。

  帐篷里,牧人的妻妾子女们害怕的挤在一起。

  程处默摘下头盔,去掉手套,坐在火炉边。

  他拿出钱袋,抓出一把钱。

  “买你家十头羊,给我的弟兄们吃。”

  高鼻梁深眼窝,还是绿眼睛黄头发的敕勒牧民看着那把钱,有些犹豫,“能不能拿其它的交易,比如盐和布?”

  铜钱在草原上并不是什么受欢迎的东西,牧民们更喜欢以物易物,因为交易不便,拿着钱在手里,还得再去交易一次。

  程处默从身上解下一个盐袋。

  这里面装的都是上好的细青盐,一粒粒干爽澄净,透着青色。

  牧民一下子眼睛放亮,这是好东西。

  “换换换!”

  换了盐,牧民又看上程处默的武器,这些器械十分精良,那横刀马槊,那明光铠甲,那披风······

  “这个不能换,这是军械,国之利器,镇边神器。”

  “我愿意拿皮毛换,还有羊。”

  程处默摇头。

  “我还有奴隶,我拿奴隶换。”

  “什么奴隶,哪族的,可有汉家儿女?”

  牧民犹豫,最后还是点了点头,“有两个。”

  两个饥寒的汉家奴被唤来。

  程处默问了他们几句话,确认他们正是汉人。

  “作战的武器不能换给你,但这吃肉的刀子可以换给你,另外我再拿口铁锅给你,换这两人!”

  牧民高兴的同意了这个交易。

  铁锅可是好东西啊,易携带又不易坏,比陶锅好用多了。

  敲定了交易,东西易手。

  牧民马上开始让妻子用这新锅烧水炖肉。

  “军使,何必跟这胡人如此客气?”

  牧民在帐外帮忙宰杀,程处默买了十头羊,牧人亲自挑出羊,还跟每头羊念叨几句。

  牧人的妻子则在整理交易的皮毛等。

  远处一阵马蹄声传来。

  牧人的兄弟们来了。

  同一个部落的兄弟子侄三十几骑奔来。

  牧民上前介绍。

  程处默拿出了茶叶、酒和糖来,牧民则又牵了头牛出来杀。

  巡边的振武军也搭起了几个大帐篷。

  干牛粪燃起温暖的火堆,振武军的士兵们架起了吊锅,烧火、炖肉。

  这个小部落的牧民还以为程处默是来交易的,于是都高兴的过来谈交易,他们愿意拿自家皮毛、草药、牲畜甚至是奴隶换程处默手里的刀子、铁锅、茶叶、盐、糖、酒等。

  程处默笑着答应了。

  接下来便是载歌载舞,吃酒喝肉了。

  “军使,咱们怎么还跟他们喝上了?”

  “要不着,你想怎么着,打砸抢烧?”程处默呵呵一笑道,“咱们是来巡边的,又不是来打劫的。”

  “可·······”

  “别急,转一转,看一看,聊一聊先。”

  酒喝到兴处。

  程处默也向这个小部落的男人,也就是这个部落里的战士们敬酒。

  “以后,不仅河南岸是我大唐管辖,就是北岸尔等这里,以后也是我大唐振武军的防区,是我东受降城的辖地,尔等要尊奉大唐皇帝旨意,尔等若是安份忠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