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劫富济贫

  雍州府不良人们挨家挨户的上门通知长安百姓,告诉他们镇抚司的新令,封闭三天的粮铺,也终于可以再次买粮了。

  杨二毛急忙叫妻子去拿口袋,“多拿点钱来,今天粮价肯定又大涨了。”

  “等一下,还得先给你们发粮票,没粮票你们去了有钱也买不到粮。”

  “粮票是啥?”

  不良人胖头道,“其实就是类似于户贴的。”

  有坊正还有县衙里的胥吏相陪,这次镇抚司亲自上门来给百姓发放粮票,根据各家在衙门里的户贴手实,按照上面登记的户籍人口,给粮票。

  这些粮票虽只是一张纸,但上面确实跟户贴一样,记录家中几口人、奴婢几个,以及老、丁、中、小、黄、女等几口,然后根据镇抚司的居民粮食供给规定,定了相应的粮食数。

  比如说丁男一天的口粮就比妇女的口粮定的多,老人小孩子又比丁少。半大的中男中女,则比小孩多。

  “这是十天的口粮购买凭证,凭此证去往各坊门口新设的粮铺购粮,记住,凭票购粮,粮票是记名的,不得出售、转借等,所购之粮也不得出售,违者重罚。”

  杨二毛按镇抚司士兵的话,在本子上按上自己的手印,然后领取了自家的粮票,他不识字,一名县吏告诉他上面是粟谷多少斤、小麦多少斤,甚至还有大豆多少。

  五谷搭配,粗细兼有。

  甚至户贴上也注明了价格,粳米一斗是二百钱的价格,粟价格略低,总的来说,比前几天粮市便宜不少,比黑市的更是便宜。

  千恩万谢过后,杨二毛珍重的把那张粮票放入怀里,虽然说这张粮票别人捡去也没用,但万一自己掉了可就买不到粮了,就算补办也会非常麻烦的。

  赶紧叫来了婆娘,两人提着袋子便往坊门走。

  一路上,见到街坊邻居们也都提着袋子拿着筐的出来,都是去买粮的。

  有些人则还有些怀疑,之前东西市粮价日日飞涨,排队还总是买不到,这次能买到吗?

  到了坊门口,只见原来的街铺旁边,居然新建了一座屋子,旁边有镇抚司的士兵看守,里面有堆积的粮食。

  “排队排队,先来后到,都排队。”

  杨二看着那镇抚司士兵手里明晃晃的刀枪,倒也没敢造次,和其它人一起老实的排队,排了不算久,总算到了自己。

  递上了粮票,然后由坊正和几名坊中耄耋老人做保确认身份,再把钱交上,终于领到了自己粮票上的粮食。

  看着那粟米、小麦、大豆等,杨二毛还有些不敢相信,几天买不到粮,他都已经在考虑是否要出京逃难了,没想到今天有了这粮票后,真的就领上了。

  按上手印,确认领取。

  “记住这是你们一家十天的口粮,节省一点用,不得倒卖转售,否则取消购粮资格!”

  杨二毛满脸笑容的点头。

  提起粮食,夫妻二人从一边离开,看着还在排队的街坊们,杨二毛满是得意,甚至跟熟人打起招呼,“真的能领,跟票上一样的,价格就是粳米二百钱一斗,粟麦都要便宜一些,粮食都是好粮·······”

  “孩他娘,今天终于可以吃顿饱饭了。”

  妇人背着粮,“也不知道下次领粮是什么时候呢,这些粮食可得节省着点吃,我看今晚煮粥喝,正好娃儿之前在城外找了些野菜回来,搭着吃。”

  杨二毛道,“又喝粥?”

  “有时总要想着无时。”

  “那我一会去看看能不能钓点鱼回来,煮个鱼汤也好。”

  ·······

  太平坊,秘书郎郑玄礼家。

  一队镇抚司士兵在长安县吏的带领下上门,要清查郑家的存粮。

  郑家管事说家中无粮。

  “据我们所知,郑秘书郎府上这段时间,数次以车马运粮入府,估算存粮不下千石,另外在长安城外还有两处庄子,也都存有不少粮食呢。”镇抚司的人不客气的揭穿管家的谎话。

  可管家就是不肯承认。

  镇抚司带队的队头眼睛一瞪,“根据秦镇抚使的命令,郑家违反了长安粮食临时管理条例,需要配合上门调查,请让开!”

  “你们凭什么上门?这可是当朝秘书郎的府第!”

  “呵呵,小小秘书郎的宅子也敢自称府?好大的胆子,来人,搜!”

  “你们敢,我家阿郎是荥阳郑氏子,名门士族!你们敢有辱斯文?”

  “荥阳郑氏的大名我们当然不敢辱,可你家想发灾难财却是不行。”

  门口的吵闹惊动了郑玄礼,他黑着脸出来。

  “吵什么,成何体统?镇抚司好大的官威?”

  “郑秘书郎,根据秦镇抚使的命令,京畿上下,无论公卿贵族还是庶族小民,都要自觉上报家中存粮情况,你家有意隐瞒存粮,且数目众多,违反临时法令,我们奉令对你家展开搜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