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章 震惊朝野

  皇帝毫不客气的指责承乾的不懂事。

  “不让下属比自己有本事的上司不是好上司。”

  连臣子都容不下的皇帝,自然也不是好皇帝。

  “难道就因为秦琅功高望重人脉广,就连天子也要忌惮他?”

  “错,不是忌惮,如果秦琅真的谋反,那么就算他功比天高,姻亲朋友遍及朝野,门生故旧满天下,那么该出手也得出手。可问题是,秦琅反了吗?”

  “你不要钻进牛角尖出不来,你再换个角度去想想。”

  李世民也有些不明白为什么承乾突然钻了牛角尖,秦琅可是承乾的基本盘啊,秦琅、长孙无忌这一直都是承乾最强力的支持者,况且现在承乾还娶了秦琅的异母妹,而秦琅又娶了承乾的亲妹妹,这关系难道会比娘舅长孙无忌差?

  放着这么有力的支持者不好好珍惜,还想着要治秦琅谋反罪,这不是自己挖自己的墙角?

  这是什么奇葩的想法?

  张亮、房玄龄这种支持魏王的,那才得深深警惕,秦琅这种都是心腹中的心腹了,承乾却觉得他在海外搞点产业赚点钱,就要收拾?

  “官职爵位虽朝廷名器,不能轻易授予,但该给的时候还是得给,杨广继位后废隋文帝爵制,仅留公侯伯三等,多少门阀勋戚贵族都被他夺了爵,好多都是当年在关中建立西魏北周的家族,历经几代爵位不变,到了杨广这直接就夺爵了,甚至好多隋朝开国的元勋功臣,也被他夺了。”

  “所以结果你也看到了,全天下都反杨广,连他一手建立的禁卫亲军骁果军都反他,还把他弑杀了。”

  官职爵位当然不能随便给,但对于重要的功臣该给就得给。

  人家秦家做点买卖,都还给掌柜的和伙计坐镇并州多年,也没什么突出的功绩这些年,但他曾是瓦岗创始人,当年秦王府的核心武将班底,多出自瓦岗。所以李绩到时就可以平衡秦琅,随时取代他。

  “苏定方和许敬宗此二人你也可以重用,另外张行成、于志宁、高季辅、褚遂良也堪倚重。武将这边,程咬金、牛进达、刘兰成等自不用说,而杨国忠、思摩、思力、社社、何力等虽为异族,但也忠心耿耿能力出众,关键时候可堪大用。”

  皇帝这番话说着已有几分托孤之意了,承乾听的不禁眼泪流了出来。

  “阿爷为何说这些,您还春秋鼎盛······”

  “好好听朕说,朕的身体说不定哪天随时就走了,朕知道你志向高远心气强,但当皇帝最得有耐心,皇帝不是冲锋陷阵的,更不是力战群雄的。皇帝要当好不容易,你得平衡好各方面,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朝堂还是地方。”

  “其实皇帝就如同是一辆高速奔驰马车的车夫,你要驾驭好拉车的马匹,那些就是你的臣子,你还要掌握好你马车的方向,保护好你马车上的货物,那是你的子民。尽量顺着大道走,不要走小道捷径,弯道时要减速·······”

  皇帝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堆。

  十八年天子,李世民也早从当年那个秦王,变成了一个老谋深算的皇帝,如果不是身体跨了,李世民这个年纪,本来再当十八年皇帝也是有可能的。

  太子还是显得稚嫩了一些,但他已经没有太多时间给承乾去历练了。

  他只能尽量为了扫除一些障碍。

  ·······

  贞观十七年,夏。

  中书令摄吏部尚书马周病逝于家中,皇帝下诏辍朝五日,赠幽州大都督、鲁国公,谥文贞,陪葬昭陵,配享太庙,令其嫡长子承袭鲁国公爵位。

  马周临死前,让儿子把他十几年来给皇帝的奏折都翻了出来,亲自将这些底稿一把火烧光。儿子问他为什么这么做,马周说春秋时的管仲、晏婴经常数落国君的过错,显得自己很伟大,还让史官都记录下来,让自己名留千古,这是对君王的不敬。圣人与我有知遇之恩,我岂能这样不敬呢?

  马周之子把父亲遗表送到御前时,李世民知晓了这件事情后,不由的大为动容,继而想到了魏征。

  当初魏征在他征辽时病逝,他死前就把他给皇帝提过的谏议等都整理了一遍,还特别郑重其事的让儿子交给史官,这些材料条理清晰,内容翔实,上面记录着某年某月某日,魏征提了某条谏议,皇帝不愿意,最后被魏征强谏死诤,迫皇帝不得不采纳。又比如某年某月某日,皇帝想出去游玩打猎,被魏征声色俱厉的批评了一顿方才醒悟痛改前非不再玩物丧志,甚至还有记录着比如某年某月某日魏征面见皇帝,结果皇帝正在玩鸟,见魏征到来,来不及把鸟拿走,只好藏在衣袍内,魏征看到了,就故意拖延奏对时间,也不点破,最后那只皇帝喜欢的鸟活活的被闷死在衣内,他魏征通过这样的方式又谏了皇帝一把。

  之前史官把这事奏报李世民,还将这些材料交给皇帝看时,李世民还觉得魏征是忠谏良臣,可现在马周一番遗言,让李世民马上对魏征大为不满。

  越想越气的李世民,尤其是想到当年那只被他活活憋死的鸟,皇帝下令,派人把魏征的墓碑推倒,那是当初李世民在东征归途中亲自为魏征写的。

  皇帝还下令改魏征谥号文贞为襄,不让魏征跟马周一样以文贞为谥,而是给了降了一个档次的襄为谥。

  最后皇帝手诏取消魏征长子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