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征召还朝
岭南。
二月底的广州却还陷入一场倒春寒之中,连热闹的广州码头都显得要冷清了许多,习惯了岭南凉爽春季的南人,也忍不住躲屋里烤起火来。
虽说远离中原,但广州通商天下,联络四海,那些走南闷北的商人们本就消息灵通。
码头各大商馆里,商人们一边聚堆烤火喝茶,一边也在交流着各种信息,互通有无,既有各地的商业信息,也有来自内地长安的政情时事。这几天,广州港谈论的最多的一个新闻,无疑就是太上皇驾崩于太极宫长生殿了。
享年七十一岁的太上皇龙驭归天,其实对商人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盖因为这位大唐开国之君,早在九年前就已经退位了。当今天子在位已九年,所以太上皇驾崩,丝毫不会影响到如今的局势政策半点分豪。
商人们最看重的还是政策的稳定性,尤其是贞观朝对工商的重视发展,若是当今重工商兴贸易的天可汗驾崩于太极宫,估计每一个商人都会如丧考妣,每个人都会担忧未来的政局走向,不知道是否会人亡政息。
可大明宫里那位太上皇走了吗,日子还是照旧。
丧讯已经传到广州。
广州经略使行辕、都督府衙第一时间树起了白幡,衙役们也四处向处州县乡里传发丧讯,接着就是要举国为太上皇服丧。
好在太上皇的国丧,普通百姓其实影响不大,督府有令,岭南九府诸州禁娱乐饮酒七天,禁婚姻嫁娶七天。
七天后,恢复正常。
都督府和各地官府、学校,都要设立祭台,遥向长安祭奠上皇驭天。
围坐炭炉前,打个边炉,以茶代酒,大家也都换下了华丽的丝绸夹袄、貂皮大衣,难得穿上了布衣。
其实这布衣看着素,却是武安府秦家特产的白棉花所织棉布,配上谅山山区里的土僚们所织的僚锦,表面相素,暗则低调奢华。
广州的商人也是抱团的,就看港口码头建的那一排排的会馆就知道了,第一大会馆便是长安会馆,这是来自中原京畿长安的商人们,这些商人有个特点,多是权贵们的台前掌柜。
每一个都是实力雄厚,财大气粗,个个背后非富既贵,不是宰相就是王公,最次也得是个外戚,你要是后面只有个候伯将军做后台,你都只能在长安会馆里做个跑腿的。
仅次于长安会馆的则是洛阳会馆,洛阳会馆则以山东士族为主,山东五姓七宗,什么刘张赵王颜等。都是有名的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士族门阀大姓。
这两大他只是个下人。
他就是长孙家族的代表。
“听说圣旨召卫公火速返回长安。”
渤海高家的高大临笑道,“卫公可还是献陵的山陵使,肯定要回去的,听说因卫公不在京,圣人又点了七位前宰相和现宰相共任山陵使。”
“其实卫公当山陵使早就把献陵营建好了,甚至当今圣人的九嵕山昭陵,也已经营建数年,大体都建好了。”
太上皇的献陵是封土为陵,而当今天子的昭陵则是因山为陵,封土陵就是直接在一块平地上堆一座巨大的人造土山出来做帝王陵,而因山为陵是选一座山,挖出帝王陵寝。
因山为陵,无疑工程量更小一些。
不过昭陵早早营建,花费却很大,皇帝圈了很大一块地,做为陵区,整个九嵕山做为皇帝山陵,然后围绕着九嵕山要建陵宫、陵城,又在外围划出了数以百计的位置,特赏赐给贞观朝的这些佐命元勋功臣将相,还有勋戚世家等等。
得到陪葬昭陵荣耀的各大家族,也早早就开始在修建自家的陵墓,基本上都是覆土型的,早早提前修建,堆好土留好位置,然后还要建一个小庄园,各种石人石马等,能修上好多年。
仅一个昭陵,帝陵和勋戚们的墓的修建,就招募了无数的工匠、民夫去做工,甚至带动了礼泉县的繁荣,礼泉县人口大增,消费大涨。
修陵墓是很耗费钱财的,光是石匠数量就十分惊人,贞观以来,朝廷财政充足,两税法后,摊丁入亩,折役入亩,使的工匠们都摆脱了极大的负担,以前朝廷动不动征召做役,免费,还得自带干粮。
现在改成雇佣了,花钱雇役,工匠们的待遇水涨船高,都很期盼着能接到官府的征召,因为现在做工有钱了,工钱还不少。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像是营建献陵昭陵这样的活,那都是大活,能一干好些年,除了每年农忙季节暂时停工外,工匠们一年能干很多个月,有稳定的一笔收入,工钱还不低,尤其是石匠。
因需求大增,所以石匠们的待遇那是水涨船高,这几年关中石匠们的收入提升了几倍了。
导致无数的农家贫民子弟,都跑去学石匠,这活以前都属苦活,费力气又辛苦还脏,但现在收入却是百工里较高的,仅次于铁匠,还排到了木匠之前。
干一年下来,能新置不少田地,干个几年,就能起个新房了。
好多父亲带上儿子,兄长带着弟弟干的。
而对于商人来说,这些大工程也是他们赚钱的好项目,提供各种原料自不用说,甚至是修各种窑,比如砖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