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希捷和米见相遇(求订阅!)

  陶歌说:“你也别总说辛苦之类的客套话,有时间陪姐吃一顿饭。”

  回到店内,张宣继续吃早餐,跟米见聊聊天。

  不一会儿希捷三人就走了,老男人左手在兜里给陶歌盲发了一个短信:希捷出来了。

  早餐过后,一行人来到了三里屯的银泰商城。

  今天商城开业。

  虽然自己在羊城和沪市已经有了两家商城,但刘怡和米沛还是第一次见识他的产业。

  以前曾在报纸上看过报道,媒体纷纷把银泰商城誉为中国第一商城,是国内商城的天花板,在亚洲乃至放眼全世界都是典范。

  带着好奇心,刘怡四人从一楼逛到了7楼,又逛到了3楼。

  站在3三楼,往下望着人满为患的商城,舅妈悄悄问舅舅:

  “这么多人,一天能挣不少吧?”

  因为米见的原因,舅舅曾对这方面留过心:“报纸上有报道,沪市银泰商城7月份开业的,据说每天的接待人次大约为44万人次,人均消费有25元之多。”

  舅妈惊呆了:“那不是一天流水有1100多万?”

  舅舅点点头:“差不多。”

  不同于舅舅和舅妈,刘怡和米沛两口子一直处于比较冷静的状态。目光除了在银泰商城到处流转外,更多的是放在同商城管理人员沟通的张宣身上。

  观察了会张宣,刘怡忽然压低声音说:“我对张宣至今都很迷惑。”

  米沛问:“哪方面?”

  刘怡开口:“他这么年轻,怎么能写出那么有名的书?”

  米沛对这个倒不是很惊讶:“在文学方面,历朝历代都有天才,这个虽然数量比较少,但并不罕见。”

  刘怡又说:“还有更迷惑的。我这两年一直在留心张宣对见宝的态度,却意外地发现始终如一,那种宠爱的感觉不像作假。

  可他既然这么喜欢见宝,为什么还要和杜双伶那姑娘牵扯不清?”

  这个米沛也疑惑,不知道怎么作答?

  刘怡望着来来往往的人流,无奈地感慨道:“要不是见宝对张宣一见倾心,要不是你一开始主张不干涉见宝感情,我们现在也至于走到这个份上。

  现在好了,上又上不去,下又下不来,很难受。

  有时候我甚至都在想,我干脆辞掉工作,一家人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重新生活。”

  米沛沉默了,现在这个局,随着张宣愈发的成功,他也没以前自信了。

  他们倒不图张宣的钱和名,女儿和张宣要是没成,也最多就是分手。

  谈朋友而已嘛,分手即使不好听,但有分有合也是人之常情。

  可现在身边的亲戚一个个都盼着张宣和见宝能成,而女儿似乎也不愿意走出来,这才是为难人的地方。

  商城开业很忙。

  虽然张宣作为大老板不要亲自下火线,但还是不忍旁观,帮着做了许多事。

  中午,张宣问彭志勇:“上午商城情况怎么样?”

  彭志勇对答如流:“比预想的要好,刚才粗略估算了下,流水达到了600多万。”

  张宣很满意,稍后郑重嘱咐:“下午我走了,这边就给你了,好好干。”

  “是,张总。”彭志勇保证道。

  为了体验体验,中饭就近在商城7楼吃的中饭。

  饭后,一行人到达了机场。

  米见跟众人一起回湘省。

  刘怡原本是不让的,习惯性担心见宝返校时的安危。可瞟一眼跟着来的陈茵后,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女儿现在长大了呢,有男人心疼了,还配备了女保镖,刘怡虽然不知道这保镖工资一月是多少,但还是把张宣的大方和细致看在眼里。

  张宣也跟着上了飞机,打算回趟家。

  昨晚打电话,得知自家媳妇正带着文慧和邹青竹两位姑娘漫山遍野采摘蘑菇呢,要回去看看才行。

  水稻怀孕时,一般就有蘑菇采摘,而稻谷成熟时是蘑菇最多的季节。现在正是野生菌子最高产的时候。

  由于米见一家子要直接去郴市看望外婆,张宣下飞机后就没有在长沙逗留,而是坐车回了前镇。

  路过长市时,他想起了魏薇老师,想起了那漂亮的羽毛球。

  还想到了买房的事情,吩咐赵蕾:“等有时间你到湖大附近给我买一套公寓。”

  赵蕾颔首,表示明白。

  好久没坐大巴了,想着家里现在都是农忙季节,张宣这次没有通知杜克栋来接,而是坐着大巴回到了前镇。

  老杜家的种子门店生意不错,有很多人买秋冬两季的蔬菜种子。

  没有进门,先是带着礼物去了趟姑姑张茹家。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