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互递书信(近20000字超级大章)

头道:“继续说说看,西域是什么样子的。”

  “虽然我自己没有去过西域但是还是听过不少人描述过西域的。据说在西域啊,那里有无数的骆驼牛羊,还有无数的长着不同瞳色的人。”

  旺财挠了挠头道:“这些人似乎天生就有着经商的天赋一样,经过他们的贩卖,一件在河中很普通很便宜的香料都能涨价数倍。”

  赵洵心道这倒是也符合商品的本质,商品的本质就是流通,就是为了让一个地方没有的东西能够在另一个地方出现。

  至于涨价这种行为嘛,只要不是投机倒把,不是囤货居奇,明码标价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倒也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就比如中原的瓷器卖到遥远的西方,不是也会翻了数倍吗?

  就比如茶叶和丝绸,这些到了西方也是顶级贵族才能享用的。

  所以这方面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至于旺财所说的天生的经商天赋,赵洵却是有些不以为然。

  在赵洵看来,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人能够拥有天生的天赋。更多的是后天的积累,以及耳濡目染。

  因为这些经商的一般都是大家族。

  而且一般如果父辈经商,那么他们的子孙后代,肯定会经商。

  旺财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潘家是整个长安甚至大周地区最强大的商人,其势力范围涵盖各大商业领域。

  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的会让年幼的小旺财对经商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这种兴趣加持下旺财自然而然的变得更加愿意经商。

  很多时候就是一次尝试之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当然,赵洵也不是否定天赋的重要性。

  比如从事艺术性领域的工作,那没有天赋肯定是不行的。

  有天赋和没有天赋的人从一开始就能够看出来。

  可怕的是有些人自己不自知,认为自己就是能够尝试一番。

  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差强人意的。

  所以认清自己的能力和状态是很重要的,没有那个天赋和能力,却非要从事一个领域的工作,那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折磨,更是对家人和家族的折磨。

  “所以那些来自河中的人到了西域之后呢,他们基本上会跟当地的人交流吗?”

  这是赵洵很关注的一点,因为在他看来,既然这些来自河中的人最终的目的地是长安城,那么他们在西域更多只是把其当做一个暂住地,只是一个短暂的用于补给和休息的地方。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感情在西域吧?

  “那倒也不一定。商人的本质就是逐利。如果说他们跑一趟丝绸之路,从河中来到长安,再从长安返回河中需要两年的时间的话,其中至少有几个月的时间是在西域度过的。那么这段时间如果他们只是用于补给休息的话,是不是太可惜了太浪费了?”

  “呃,似乎也是。”

  不得不说旺财确实有成为一名顶级商人的天赋,什么是顶级商人的天赋?那就是对于商机的敏感性。

  也许一个普通人看到一件事的时候并不会主动的将其与商业所联系。但是旺财会。

  旺财会很好的将其结合,想出一个赚钱的最好方法。

  久而久之这差距就会越来越明显,所有人或许都能够感受到其差距。

  而且有的时候你不服不行,这玩意确实是相当的吃天赋。

  “他们可能会在西域的时候也进行一番交易,这样可以让他们获得的利益最大化。”

  “人生有得时候不就是这样吗?”

  旺财双手一摊道:“我们总是不断的在追逐,总是在不断的争龋我们想要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们有的时候也会看花眼,有的时候也会迷茫。但是没有关系,只要我们清楚自己最终想要的东西在哪里,就一定有机会最终拿到他。”

  “嗯,有道理。”

  赵洵对于旺财说的话还是相当认同的,在他看来这世界本来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靠努力解决的。

  “所以西域在我看来可以算的上是一个遥远的梦了。我虽然从来没有去到过西域,但是我可以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那就是有朝一日,我一定要抵达西域,一定要成为在西域最成功的中原商人。”

  说这话的时候旺财攥紧了他的小拳头,显得是相当的认真。

  赵洵也不禁被他的态度所影响。

  “嗯,有志向真的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看好你。”

  “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是西域三十六国最好都永远的臣服于大周,毕竟只有那个地方安全了,我们商人去心里才踏实埃若是一直都是混乱的状态,我可不敢去。”

  哈哈,这句话倒是符合旺财的性格。

  旺财的性格就是那种典型的谨小慎微,没有把握的事情他是一定不会去做的。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