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节

文。

  万安道:“文渊阁的值房有四间,原先的阁臣也不多,一人一间正好,但如今人数增多,就显得有些拥挤了,陛下仁慈,听闻此事之后,说是不忍见到宰辅们为国事操劳,连当值之所都如此狭窄,便要从内库拨款对文渊阁进行修缮扩建。”

  大家一听他说的是这件事,不由神一振,都点点头。

  刘吉更是接道:“陛下一片仁心,日理万机还不忘体恤臣下,实在令我等这些做臣子的感佩不已!”

  文渊阁始建于永乐年间,原本是用来藏书的,后来又多加了一个功能,就成为阁臣入值办公的机密要地。

  时至今日,随着内阁权力日益加重,文渊阁却还是那个小小的文渊阁,现在内阁七个人,万安、刘吉、彭华、尹直、刘健、徐溥、唐泛,除了首辅单独一间值房之外,其余诸人,连次辅刘吉在内,都只能两人一间。

  外人只知宰辅风光,却不知宰辅辛酸,若是能到文渊阁的值房看上一眼,估计会目瞪口呆。

  所以皇帝这话可真是说到众人的心坎上去了。

  谁不希望能换个宽敞点的值房?大家便都眼睛闪闪发亮,等着万安的下文。

  万安有意停顿片刻,静待众人消化完这段话,才继续道:“不过如今样样都要用到钱,内库也不宽裕,咱们为人臣子的,更应该为陛下分忧解难,而非雪上加霜,所以我让陛下不必从内库拨款,而改由从国库拨钱修缮。”

  众人:“……”

  瞧,这就是万安招人讨厌的原因之一了。

  内库的钱与国库分开的,皇帝可以随意使用内库,但如果要调用国库的钱,则必须经由朝廷同意。

  大明国库每年的钱是有数的,哪些该拨给兵部用作经,哪些该留着赈灾,分配之后就所剩无几了,要想再拿出钱来修缮文渊阁,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虽说文渊阁住的是阁臣,但归根结底还是皇宫中的建筑,理当用内库的钱来修,但历代皇帝都很少提这一茬,如今皇帝陛下好不容易良心发现,想自己掏钱,结果却被万安给拒绝了。

  你说你想讨好天子没关系,却非拉着大家下水,将这难得的福利也给拒绝了,能不招人恨么?

  最郁闷的是,大家还不能提出异议,还得说万首辅你拒绝得好,因为古往今来就没有哪个当臣子的逼着皇帝出钱给自己修缮办公场所的。

  所以众人面色古怪,却都说不出话来,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将万安问候了多少遍。

  万安环视周遭:“怎么,诸位以为不妥?”

  他正等着哪个人忍不住跳出来说不妥,然后可以给对方扣上不忠的帽子,顺便在皇帝面前告告状呢。

  不过可惜得很,在场众人一个都比一个沉得住气,就算值房狭小住得再难受,也坚决不当出头鸟。

  刘吉甚至笑道:“元翁所言甚至,咱们当臣子的,理应为陛下分忧才是,怎还能给陛下添麻烦呢,不知您要说的第二件事是?”

  万安轻咳一声:“这第二件事,说来也与钱财有关。陛下想重修崇真万寿宫。”

  这崇真万寿宫其实就是一座道观,在元朝的时候与白云观齐名,不过现在就只剩下白云观了,元末战火的时候,崇真万寿宫逐渐被废弃,现在成了御马监辖下的草场。

  不过皇帝心血来潮想要重建,想来是有原因的,在场众人不必问也知道,这其中肯定少不了李孜省等人的怂恿。

  皇帝自从身体不好以来,对方术越发痴迷,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像李孜省、赵玉芝这样的人就因此得到了重用,甚至还被安排到像通政司等重要的位置上。

  如今内阁之中,与其勾结的也不在少数,彭华之所以能够坐在此处,也是因为通过结识李孜省而搭上万安的门路。

  刘吉就问:“敢问元翁,此事我为何从未听陛下说过?”

  万安道:“此事我也是昨日入宫才听陛下提起。”

  刘吉笑道:“内库的钱财如何支使,自然由陛下说了算,陛下若是要拿这笔钱去修崇真万寿宫,咱们做臣子的也不能拦着,不知元翁为何要特地与我等说起这件事?”

  万安暗骂一声装模作样的老狐狸,面上依旧是和缓的神色:“陛下的意思是,要重修崇真万寿宫不是件简单的事,这必然是个大工程,内库的钱可能不够使,所以想垂询各位的意思。祐之,你是管户部的,依你看,咱们要如何回复陛下才是啊?”

  说白了,就是皇帝想用国库的钱去修道观,又不好意思开这个口,所以拐弯抹角让万安来征询内阁的意见。

  万安一说,大家就都望向刘吉。

  刘吉不想答应,因为他现在越来越看重自己的名声,如果点头让皇帝从户部拿钱去修道观,他这个管户部的阁臣就会被言官们往死里骂,但如果不答应,就会得罪皇帝。

  想及此,他就笑道:“我虽掌管户部,但此事事关重大,却非我一人能说了算,还得由元翁和诸位决定才是。”

  万安对他这种打太极的推诿态度很是不满:“国库眼下尚有多少存银?”

  刘吉道:“不足百万。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