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在御,宠辱两忘_分节阅读_2

  鲜血霎时从少年左眼处淌下,不多会便覆盖住半脸,触目惊心。

  小皇子初次明白心痛如绞的滋味,泪水涓涓而下,他想飞扑过去护在少年武士身前,却又深知这么做只会加重少年所受的责罚,脚步生根,不能稍动。

  幸得二皇子气力不继,又有旁人怕闹出人命,这少年武士入得禁卫之职,定不会是庶民百姓,真出了事,皇子无妨,随侍可要大祸临头,便都来劝说。

  泪流不止的小皇子目视着少年武士被人解绑后,无人敢上前扶助,只能自行踉跄前进,暗暗双拳紧握。

  待到两位皇兄心满意足离去,小皇子终于不顾一切,追上那少年武士,不敢多话,猛在他掌中塞入一块从小便佩戴在身上的玉块,嗫嚅一声“谢谢”,飞快奔走。

  小皇子清楚,若被人发觉,那少年武士会遭殃更甚。

  当夜他回到寝宫,久久不能成眠。他并不后悔将玉给那少年武士,虽然母妃曾告诉他,那是他出生时,父皇的赏赐,是父皇随身的佩玉,是父皇衷心祈盼他这位皇子平安降生的证物。

  然而,父皇于他,怎么反不比今日那少年武士的恩重?

  明月窥人,小皇子心思如潮。

  无能为力的愤懑将小少年从头到脚重重叠叠地缠缚,怒焰高涨,小皇子左手成拳,塞入口中,狠力咬住,止住欲喷涌而出的哭泣。

  模模糊糊中,小皇子醒悟到,他亦是皇族血脉,天潢贵胄,他也有资格问鼎皇位!

  他必须当上皇帝。

  如那稀罕一见的父皇般权势在手,威风八面,生杀予夺既不在话下,便任谁都要毕恭毕敬苦心讨好。

  到那时候,报复两位视他如仇的皇兄,为母妃扬眉吐气自是顺理成章。

  以及,寻到今日那不顾安危替他出头的少年武士——小皇子忆起受刑场景,心头猛似也遭鞭笞,疼地蜷缩起身。

  “你要等我,”待痛楚退却,小皇子擦去不知何时流出的眼泪,轻声喃喃,“总有天,我也可以保护你,不让你再被任何人欺负。你一定要等我。”

  童稚自许的誓言无人知晓,静静消散在金陵后宫不起眼的一隅。

  时东楚朝嘉熹十年,盛夏。

  据此回溯三十三年,原定都关中长安的东楚内乱频发,终至异族暴动,天下四分五裂,战火连绵,兵锋四起,群雄争霸。

  东楚宗室、东海王李延见收复中原无望,转至江南,占据金陵,以为王都,图谋自立。

  长江天险在前,又有江南富庶钱粮作为后盾,兼且中原异族蜂起,互相反目,搏杀不绝,无力南征,东楚虽是苟延残喘,终是留得重振旗鼓的一线生机。

  元帝李延在位二十二年而崩,其子李冼继位,次年改元嘉熹,这便是东楚第二任皇帝顺帝。

  李冼遵从父命,为谋北伐,先统南域,在位第十三年,遣大军南下,收闽国,征南越,开疆拓土,以安置从中原南下避祸的汉民。

  此后又五年,李冼派兵过江北上,推过淮河,却遭异族痛击。

  敌军趁势渡江,长驱直入,所向披靡,重重包围了王都金陵。

  率领东楚军队绝地反击,力挽狂澜,最终打退异族,斩杀其将领的,是李冼第三子李朗。

  李朗一战成名,锋芒毕露,声望直逼太子。

  北寇败退后,东楚内讧再起,太子联合二皇子向三皇子李朗发难不成,反被早有准备的李朗尽数诛灭。李朗继而率兵逼宫,李冼退位,李朗于次年登基,改元盛和。

  在金陵战乱之际,还发生了一件令东楚皇朝雪上加霜的事。

  本已纳入疆土的岭南一带,南越驻军大将赵让趁国运艰难、风雨飘摇时高举叛旗,起兵作乱,甚至夺取了原属闽国的部分疆域,自立为南越国主。

  是时东楚内忧外患,无力兼顾平叛,直到李朗登位后的第五年,皇帝发兵十万,欲灭南越,收回国土。

  大军开拔后,兵行神速,不到一个月,已将南越王都重重包围。

  而南越军不足四万,又有半数以上为东楚军旧属,无论人数战力皆处于劣势。然纵使如此,东楚大军却围而不攻,似不急于拿下王城。

  双方僵持数日后,东楚大将夤夜迎入从金陵快马星夜兼程而来的皇帝特使一行。

  次日,那特使竟单枪匹马孤身前往南越城,自谓是赵让故人,身携东楚皇帝的手书,为免生灵涂炭,徒造杀孽,请求一见南越国主。

  不多时,特使被带入城内。

  城外,重兵压境,东楚大军严阵以待,箭在弦上,攻城车也已连夜架好,就等时辰一到,特使未能平安归来,即刻攻城。

  同一时刻的金陵皇宫内,李朗负手而立,遥望南方,面色沉静如水。

  盛和五年七月中旬,南越国摇摇欲坠,覆灭之局已无可避免。

  第2章 第一章、

  第一章 、

  南越国主赵让整好衣冠,配上宝剑,正要前往正殿宣召东楚来使,王后匆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