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归巢

生,姜二属实过的太劳累。尤其是号子里待着的一天一夜,让姜二这个本来没有归属感的心,更加惶惑,云山这个自己寄息之所,如今变成了自己的事业所在,而那座小小的瓦檐村,不知不觉的变成陌生的之地,自己这么多年,没有一丝想回去观望的想法,就连那些往日亲近的兄弟,也只偶尔间才会想起来。

  自己的摊子越来越大,艺术学校的所有手续都办齐了,只等来年张圆圆的工程结束了,就可以教学了。这算的上自己事业的真正起步,自己突然想回一趟瓦檐村,姜二冥冥之中有种预感,远在燕州的瓦檐村,或许会经历一场重大的变故,自己想着过年之后,得去看上那座老村一眼。

  姜二的烟抽的很快,每一口都嘬的很深,随着吸着的烟,思绪变的杂乱起来,又想到了二秀和自己的婚事,七月之时,曾带着二秀去过浑远祖坟祭奠,那时就曾想过,自己大婚之时高堂之上该坐何人,又该去何处

  举办,是栖身之所的云山县,还是水土养育的瓦檐村。

  更离谱的是,姜二抽着烟,竟然想起了有一夜情债的郭玉芬,虽然与郭玉芬之间并没有情愫,一夜的苟合只是想调剂打发一下无聊的岁月,想着郭玉芬不会给自己有所拖累,也不必承担太多的后果,哪成想,处成了今日的局面,落下了郭玉芬为了自己,承担了所有的亏情,不由的想到,此时的郭玉芬又过的如何……。

  燕州市是一座古朴沧桑的城市,在多民族元素不断交融与更迭中,展现出别样的厚重文化。此地民风不光有西北汉子的狂野,还有域外蛮子的血性,融汇了匈奴、羌辽、罗刹、鲜卑遗族的血统,使得燕州民风更加彪悍,你若是个文质彬彬的后生,那在燕州是无法生存下来的,即使生存了,也只能是活的窝计各囊,让人小瞧了。

  郭玉芬这个小寡妇,诸如众多燕州的二老板们一样,不光蛮横还有着钢铁都压不折的韧性。

  初来燕州时,郭玉芬只能做饭店服务员这些最卑微的营生糊口度日,经过两三年的打拼,靠着自己见人不臊的冲劲,和把天都说翻了的口舌,混到了泰和春大酒楼大堂经理的位子。如今一个月能领上千大几的薪水,比的上窑黑子两三倍的工资。

  腊月二十九,泰和春大酒楼有预订好的年夜饭,所以三十是不放假的,反倒要很忙。今儿个郭玉芬请了一天假,亲自开上了酒楼给安排好的车回了瓦檐村。

  郭玉芬先去了大殿院,给自己的孩儿李晓俊送去自己精心挑选的新衣服和吃食,又给李有义留下了500多块钱,说是给二老过年时节的压岁钱。

  李有义对这500块钱很在意的,因为这是整个村里,唯一一个晚辈给长辈压岁钱的事例,郭玉芬给李强守了六七年的寡,算得上妇道了,现如今在外边混的不错,还能时常的想起来看望自己老两口,就是最大的情义,早些年的那些个过节,早就烟消云散了。

  郭玉芬眊完了李有义,不例外的去了自己的的娘家,刚把车停在了郭树根的院门口,一群二老板们便向家巴雀儿一样,唧唧喳喳的聊骚开了,郭玉芬隐约听的叫那些个二老板谈论的内容,诸如“傍大款”“打伙计”(男女朋友,搞对象)这类的言语。

  郭玉芬没有像几年前那样,个顶个的用肮脏且骚兴的话怼回去,因为此时这些二老板们,在自己眼里,只是一群没见过世面的蛆虫,只能窝在瓦檐村这块茅坑里不停的蠕动着,让自己提不起一丝对骂的兴趣。

  郭玉芬喊着爹娘出来,从车的后备箱抬下大包小包的东西,往家里搬,自己临进院门的时候,去掏手机,不经意的带出了一把蓝幽幽的伟人头,少说也有十多张,明晃晃的散在了地上,郭树根连忙丢下了手里提着的东西,去拾那些个钞票,郭玉芬却头也不回的用皮鞋踢开了院门,亮亮的说道:“爹,那是讷给您的压岁钱,没装瓷实撒了,您拿着买酒花了吧。”说着话先行进了屋。

  此时那群二老板们,直盯盯的瞅着郭树根捡钱,脸上那份对郭玉芬的嘲讽不由的变成了羡慕……!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