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节

不知吴纠去了半个时辰,竟然弄了一大锅粥来,吓了一跳,还以为这公子纠只是顽心重,转眼就忘了,哪知道公子纠竟然要舍饭!

  吴纠命人将后门打开,那些难/民已然走了一半,另外还有一半孜孜不倦的等着,大门一打开,顿时闻到了一股饭香味儿,惊讶的脸色都变了,“呼啦——”一片都冲过来,场景一时有些混乱。

  子清怕吴纠受伤,连忙拦着,吴纠丝毫不嫌弃那些难/民,亲自给那些难/民分粥分饭。

  难/民得了粥吃,很快就传开了,那些已经走了的难/民也都折回来,还有一些没有来闹/事儿的难/民,也全都涌到了雍氏的后门门口,不多时竟然排成了一条长龙,一个个虽然饥饿,但是竟排着队,有序的等着分粥吃。

  召忽一早起来去找吴纠,发现吴纠不在,后来再去找,还是不在,有些奇怪、他没找到吴纠在哪里,但是听说后门在分粥吃,就好奇的去看了看,这一看了不得,吴纠竟然在那里,而且和子清忙的不可开交。

  召忽一看,顿时跑回去把东郭牙和管夷吾都叫过来,路上还遇到了曹刿,众人就一起去帮忙分粥。

  闹腾了一个上午,管夷吾看着那些难/民,捋了捋细长的胡须,感叹说:“公子心善,但也必须要想个对策,否则常年这般征赋税,百/姓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坏,长久以来,动/摇的只会是齐国的根本。”

  吴纠看了看/管夷吾,笑着说:“管师傅已然成竹在胸,那便请管师傅出谋划策了。”

  管夷吾点了点头,的确,他心里的确有个草稿,没想到已经被吴纠看了出来。

  其实不是吴纠多厉害看了出来,而是吴纠知道,管夷吾上台之后,做过一系列政/治/改/革,其中一条改/革对农业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便是“相地衰征”,根据农田的好坏贫富来征赋税,别看这只是稍微修改了一些农业税,但是改/革带来的变动则是非常巨大的。

  吴纠知道这个相地衰征,但是具体/内容并不太了解,大小细节条款,还需要仰仗管夷吾这种政/客才行,有吴纠起了这个头儿,管夷吾也好开这个口。

  众人忙碌着,而那边齐侯一直从早膳等到了午膳,愣是没有等到吴纠这碗粥来,吴纠一忙碌起来,就把齐侯的豆粥给忘了,别说豆粥了,他现在还低烧,脑袋里混混沌沌,又忙碌的舍饭,体力已经超出负荷了,就说子清,他也把这事儿忘到了脑后勺去。

  齐侯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心情不错等到了心情抑郁,脸色也阴霾起来,寺人吓得直哆嗦,这世上恐怕也只有公子纠能让齐侯这么等了。

  寺人最后哆嗦的轻声说:“君上,公子纠的豆粥讲究细,小臣请/命前去瞧瞧,豆粥的火候如何了。”

  齐侯脸色不好看,阴沉的仿佛是锅底,点了点头,说:“去罢。”

  寺人赶紧跑着去了膳房,一进膳房,里面空荡荡的,何止是吴纠,膳夫都没几个。

  雍氏的膳夫都是穷苦人出身,自然知道难/民的苦楚,他们刚开始还看不起吴纠,一个公子如何会理膳?结果发现吴纠并不是闹着顽儿,而是舍饭给那些难/民吃,于是膳夫们都自发地帮着去舍饭,膳房里几乎没什么人。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