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节

他们完全可以打出“最美学宫的旗号”啊!倒时候再挖一两个名师出来,不愁没有人来学习。

  说到名师……

  嬴政道:“听闻叶师曾在荀子门下学习,不知荀子有无意入秦国?”

  兴奋起来竟然开始打自己老师的老师的主意了,真是小兔崽子!

  但不得不说,看着眼前侃侃而谈眼中闪烁着自信光芒的嬴政,叶孤城的心情好极了。

  他想,看到了吗,这就是你认为秉性刚强,不知变通的新秦王。

  他知道,吕不韦就在某棵合抱粗的树木之后,将他们的一番对话入耳中。

  嬴政可是他的学生啊,自然是与众不同的!

  想到这,就算是叶孤城都有些骄傲。

  他的学生,定然会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明星,无论过多少年,都闪闪发亮。

  第163章

  叶孤城想,自己莫不是教出了个商业奇才?

  还是思想特别超前的那种。

  他现在坐在吕不韦对面,吕不韦的表情十分微妙,震惊中带着一丝丝的满意,但很显然,满意并不是朝着叶孤城去的。

  定然是向着很有远见的新王去的,之前就说叶孤城与吕不韦虽然关系微妙,但在政治上却志同道合,他们都是有大志向的人,并不会为了私人恩怨而放弃合作。

  毕竟,吕不韦也认识到了,叶孤城应该也是一个很有政治能力的人,并且对方与自己的理想还诡异地重合,就算是想出的秦国新政都是一个方向的,改变现在秦国严苛的法律条例,再广开学宫,打通商路,让秦国变得更加富足。

  这些想法,可不是普通人能够有的。

  哪怕是为了叶孤城的远见,他都不得不暂时放下心中的警惕,对叶孤城的态度更好一些。

  吕不韦心知肚明,比起自己,嬴政肯定要更加信任太子傅啊!

  恐怕叶孤城与他说的话,新王都能听进耳朵里吧?

  之前他们俩见了一面,就是为了讨论渭南的开发问题。

  叶孤城和吕不韦都是成功的商人,成功的商人往往都有共性,那就是敏锐的观察力。

  尚未开发的渭南在两人眼中就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怎么挖掘都会有钱的那种。

  但就算是他们,想要在渭南做些什么,也是需要知会嬴政一声的。

  这就是与遗诏相背的一点了,按照秦庄襄王的意思,在嬴政成年以前,这个国家的大小政事应该都交给吕不韦来处理,如果他下了一个决定,是不需要让嬴政知道的。

  但是叶孤城想想,觉得这不成啊,虽然嬴政年纪尚小,就算吕不韦做了什么他觉得不妥的事情都不会说出口,但长此以往,两人之间一个肆无忌惮一个妥协,且不说七年之后这个国家算是在谁的手中,光是忽然爆发出来的矛盾就让两人有够受的。

  想想看,权臣与成年君王之间巨大的分歧,这是可以拯救的?

  恐怕不行。

  叶孤城想到了历史中吕不韦饮鸩自尽的结局,也算是一个悲剧了。

  但是就现在看来,不说未来,现在对方的能力还是得到认可的,特别是他对秦国的未来规划,同叶孤城的未来规划不谋而合,既然这样的话,他要做的事不过就是尽可能地避七年之后忽然爆发出来的矛盾罢了。

  如果可以的话,他倒是希望这个国家的政权能够平稳过渡。

  所以,他同吕不韦提了,想要听听嬴政的意见。

  吕不韦当时的表情惊讶极了,他道:“你是说,要让王上定夺渭南开发一事?”

  叶孤城道:“并非定夺,考察而已。”

  他跟吕不韦解释道:“如此大事,若是私下动手不让王上知道反而不妥,新政想要推行并非几年就足够,想要改变秦国的国风,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

  也就是说,仅仅是吕不韦是不够的,他最多也不过就是当政七年罢了,若七年之后嬴政不认可他的政治手段,想要全盘推翻,也不是一件难事。

  若想要新政维持下去,一定要让他本人认可,甚至是参与。

  叶孤城虽然没有将话说得明白,但是以吕不韦的理解力,哪里能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所以他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在思考。

  吕不韦道:“先看看王上的意思吧。”

  如同允许自然是最好,但如果不允许……

  他叹了一口气。

  不允许的话,现在无事,以后就有麻烦了。

  然后这场考察,就在嬴政并不知情的前提下悄无声息地出现了。

  秋日的渭南人本就不多,嬴政虽然敏锐,但是却不同于叶孤城这样,人离开他很远也无法发现,所以吕不韦就躲在了树后。

  少年人的声音具有辨识度与穿透力,想要听清楚他说了什么并非难事,吕不韦默默听他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