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节

  但不管他们接没接受,反正事实的真相就是,叶孤城虽然已经是秦王身前的红人了,但是确实没有当官,也没有干扰朝政。

  既然这样的话,盯着人家不放好像没什么用处吧?

  毕竟他真的什么都没做啊。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百官聚集在叶孤城身上的视线都散了。

  但当时他们都没有想到,竟然会有这么一天!

  一个除了太子傅之外没有任何官职,没有任何贡献的人竟然突然一跃而上成了国师,虽然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职位,但毕竟前面冠了“国”字,而且站的位置竟然同吕不韦在同一水平面上,官职的高低可想而知。

  百官相互交流眼神,此等大事,从来没有听说过。

  然而与他们的惊疑不定不同,无论是宗室还是吕不韦都很淡定,吕不韦这根本就是见证了新官职的诞生,而宗室成员,应该都是被嬴异人打过招呼,虽然不知道他是怎么说的,但原本最重礼的宗室成员就好像不知道这件事发生一样,眼皮子都不抬一下。

  连叶孤城站到他们前面,都毫不介意,可以说是非常地心胸宽广了。

  百官并非蠢人,看见无人表态也不说话,都低眉顺眼地不愿意做这个出头鸟。

  新王登基,还是再观察一段时间吧。

  叶孤城顶着众人参合各种情感的眼神,安然地度过了朝会。

  呵,就这点人盯着我看,真是小意思。

  也是非常地淡定了。

  但是他的淡定并没有维持很久,应该说,在场的所有大臣都无法度过一个安稳的朝会。

  长史桓砾从苑外疾步走来,匆匆上前,顾不得当前正在进行庄严的朝会便撕心裂肺一声道:“特急密报:晋阳将反!”

  鸦雀无声的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嬴政道:“肃静!”

  少年君王的声音冷而脆,又带着一股少年人特有的穿透力,当他的声音在殿堂中回荡时,竟意外地很有震撼力。

  他看向吕不韦道:“仲父有何法?”

  这并非是他本人没有决断力,而是因为秦王遗诏才如此行事。

  秦庄襄王死后,留得一份遗诏,并没让任何人看过,而是在嬴政登基之后由长史宣读,其中就有一句“太子嬴政即位,加冠之前不得亲政,当以仲父礼待文信侯,听其教诲,着意锤炼”,又说“王后赵姬可预闻国事,得与文信侯商酌大计”,除了其中一句“若有异事,全凭国师决断”之外,竟然所有的政事都是由吕不韦来决断的,虽然这能证明吕不韦确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丞相,嬴异人也十分信任他,但这命令也确实断绝了嬴政在加冠以前亲政的所有可能。

  他距离加冠,尚且还有七年之远。

  然而听了这先秦王遗诏,臣子不仅没有异议,相反,他们还能说是松了一口气。

  古往今来,多少错事都是因为君主年少而犯下的,文信侯一心为国,这是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的,而他的政治能力又很受人认可,让他决断国中大事,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当听见嬴政说文信侯决断时,所有人的眼神都不由自主集中在了文信侯身上,这让吕不韦本人深吸一口气。

  他明白,这是嬴政的下马威,想来这少年从小倔强,又聪慧过人,对秦庄襄王的遗诏定然很不满意,所以才会在朝堂上公然给他难堪。

  他又用眼角看了白衣青年一眼,这其中,莫不是有他授意?

  叶孤城:???

  可以说是很委屈了。

  按理说,嬴政开口让想办法处理,吕不韦总是要推辞一下的,然而现在是非常之时,新王刚上台,国内动荡不安,晋阳君反一事若是处理不好,于国也很有影响。

  他深吸一口气道:“臣以为,当节制三署,在咸阳城内实行管制。”

  他在政事上确实通,一边滔滔不绝地说,一边其他人就在嬴政的示意下行动起来,全权按照吕不韦所说,誓将反贼拿下。

  呆在晋阳的嬴奚,乃是嬴异人的兄弟,同父异母的那种,原本就不满于嬴异人当上秦王,此时恐怕是看见朝廷上下一派混乱,想要趁机掀起波澜。

  但他的诡计是绝对不会成功的。

  朝堂上吕不韦的一席话已经为平底晋阳一事确定了大致方向,但现在唯一好没有定下来的就是从哪里派兵。

  这并不是吕不韦能够说了算的,他必须要同嬴政汇报。

  毕竟,就算嬴政现在不能亲政,真正的兵国大事也都需要秦王定夺,如果他胆敢越过秦王做事,迟早会被人怀疑有不臣之心。

  更何况……

  吕不韦眼中闪过光,他想到了叶孤城在朝堂上的表现,当长史进来汇报晋阳将反的时候,他虽然稍微皱了一下眉头,却很快恢复了无表情,但吕不韦却有所感知,说不定他已经想到了好方法。

  叶孤城的身份在他脑海中转了又转,到底是曾经大家荀子的学生,虽然在秦庄襄王时期没有展现出医术以及咒术之外的任何能力,以至于没有插手政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