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

起来才好看嘛。”

  陆炳的神情温柔了许多,轻轻地嗯了一声。

  小时他们同吃同宿,自家母亲是他的乳母,两人也亲如兄弟。

  现在能再度亲切起来,也算是异乡人在这京中的温暖慰藉。

  第二天一早,桂萼的折子就递了过来。

  他连夜写了封弹劾王守仁的帖子,指责他勾结党人,与同僚举止过密,语气相当的不客气。

  皇上睡眼惺忪的看完,又喝了两盏浓茶,愣是跟搜刮存货似的想起来了些从前的记忆。

  怎么——怎么就忘了这一茬呢?

  张璁气死杨一清,桂萼熬死了王守仁。

  这两货虽然都是自己少年时一手提拔上来的,但在某些方面是真鸡儿的祸害。

  自己读过的历史里,且不说这杨一清是三朝老臣,就因为张璁惦记了他的位置,刻意用恶毒的言语相激,直接把老爷爷气的恶疾发作,撒手人寰。

  桂萼的亲信过去两年去了两广当官,然后落了一屁股的烂摊子,到处都是起义暴乱,折腾的当地人不得安宁。

  要不是王守仁过去做了两广巡抚,靠以少胜多的战役驱散了草寇,指不定后来还会出什么乱子。

  可是因此桂萼脸上挂不住,哪里管这王大人汗马功劳,直接按下老人请辞养病的一封封折子,愣是让王大人因为重病在任上给熬死了。

  当时的王守仁感觉到自己大限将至,索性不顾上头的命令,自行下了任想回乡下治病,却还是晚了一步,早亡于世。

  现在自己把王大人医好了请回来,等于说是给朝中所有崇敬心学的士子们,把他们的偶像给迎入了京中啊。

  难怪桂大人坐不住了。

  当初是他坏话说尽,想法诋毁攻讦,现在怕是慌了神,连夜写了折子来怼王大人。

  这可不是你说怼就怼的动的哟。

  皇上一琢磨,索性嘱咐道:“备轿——朕也去尚书府里凑热闹去!”

  第25章

  陆炳一听说皇上又想出宫, 自觉地执刀跟在他的身后,只犹豫了一刻, 试探道:“如今王大人府上人多口杂, 陛下务必当心。”

  “往后出去, 都叫我黄公子,若有些小官问名号, 就说我是你的远亲便好。”虞璁见他有意强调人多,好奇道:“人真的很多?”

  这王守仁在历史中的后半生, 都在外乡颠沛流离,前头要逃避奸贼刘瑾派来的刺客,后头还得想法子镇压四处动乱,基本上没享过清福。

  如果自己只是个历史迷, 穿过来第一件事可能就是先捅了张璁, 再废了桂萼。

  两不知好歹的王八犊子,尽成天作践人家大忠臣大才子,活腻了吧?

  这么做才大快人心, 才爽的一比。

  可是作为当朝皇帝,他还真就不能这么做。

  雇员再恶毒也是雇员,真把张孚敬赶走了, 这回庄田的事儿就没负责人了,真转交给小跟班夏言或者随便谁, 恐怕还又得重新分配磨合工作许久。

  要拆桥也得过完河再拆桥。

  虞璁心里总记挂着老王同志,还特意嘱咐陆炳择个有流泉花鸟的大宅院,让老人家好好的修养调理。

  陆大人点了点头, 慢慢道:“王大人性格宽和,也不方便逐客,时时都有宾客往来如云。”

  虞璁见黄锦报备轿辇备好了,边走边道:“这《传习录》一出,全国多少人都心向往之,单是这朝廷里,怕是都有不少高官想拜作他的门生。”

  陆炳本能的皱眉道:“陛下可担心他们结党营私?”

  虞璁上了玉辇,任由陆炳在一旁骑马跟随,不紧不慢道:“不怕。”

  他年少时读了明史多少卷,连带着把野史通史又翻找来,领略这历史长河里的漫漫岁月。

  老人那时重病在身,猝然而终,临走前只留了一句话。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守仁能够折服一众朝廷命官,在于他对道学和心学的彻悟,和过人的人生理解。

  他的府邸里门客如川流,恐怕都是争先恐后的想进一步的接触他,多听听老人家的讲学吧。

  这种事放在现代,就跟知名大牛去哪个大学开了讲座一样。

  别说站着听了,挤到门口都想踮着脚听一耳朵。

  玉辇速度不紧不慢,皇上打量着身上圆领方巾的儒生常服,感觉自己像是即将登台唱戏的小生一般。

  这古代的衣服再致典雅,自己穿着也总觉得有种cosplay的迷之违和感。

  路还很长,他索性掀开帘子,跟并肩行进的陆大人搭话道:“那鹤奴的底子,你查过没?”

  陆炳没想到他会问这个,怔了下,如实道:“见到他的第二天,便查的清清楚楚了。”

  “这鹤奴是个机灵性子,倒也有趣的很。”虞璁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