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节



  封钦安殿前,太后领着皇帝陛下在钦安殿里叩拜北方玄武大帝金身。太后一抬头,在巍峨的金身像上,恍惚看到了李奉恕的脸。

  “太祖太宗怜子孙后代受苦,太祖太宗保佑……”

  内阁从鲁王府中撤出,换掉外袍口罩烧毁,换上新的。口罩上面的眼睛互相对视,艰难地确定谁是谁。他们在对视的瞬间就看明白了互相的心思。

  故人不必归来,送故人走吧。

  刘次辅下了马车,一掸血红官服的袍子边,抬腿进入千步廊上内阁临时值房。何首辅沉默地跟在后面,徐阁老杨阁老亦沉默。

  刘次辅高声道:“太宗设立内阁,初衷是什么,诸位同僚还记得吗?”

  没人回答,刘次辅道:“挽时艰,扶社稷,佐明君,平政务。鲁王病危,此时正用到你我,你我责无旁贷。”

  刘次辅看何首辅。当初何首辅力主迎李奉恕进京,就因为山东来信说李奉恕“漠然木讷”,不过是看李奉恕好拿捏。实际上鲁王把大家给涮了一把,等到大家如梦方醒,鲁王已经是“故人”——官员们骨血里最深切的那个噩梦。

  大晏三百年,讲究的是“共治”,鲁王峻刻寡恩,绝对不可能“共治”。光是京城皇族勋戚在京郊的皇庄,鲁王抄了多少,抓了多少。将来鲁王厘清天下耕田,依着鲁王冷酷不仁的性子,会如何?

  刘次辅微笑:“治世须仁王。”

  徐仁静打了个寒噤。一年前刘次辅是力主迎粤王进京摄政的,粤王输在路途遥远。这一年粤王在京与宗室皇亲与勋戚大员们多多少少都有经营,反正,反正……也只剩一个粤王了!

  这么久了,刘次辅倏然站直身子,不再佝偻。何首辅突然发现刘次辅比自己高!刘次辅第一次直视何首辅,若有似无地笑:“大晏天子年幼,不可一日无辅佐。何首辅说呢?”

  何首辅表情不动:“辅佐不是还有你我。”

  刘次辅长长一叹:“何首辅,这话就顾左右而言他了。都说公道自在人心,鲁王摄政这一年是否得人心呢?”

  何首辅下眼睑一跳:“殿下整顿京营尚有成效。”

  刘次辅低头瞪何首辅,扑哧一笑,喷何首辅一脸唾沫星子:“何首辅特意提一提京营?京营怎么了?不稳了?”

  何首辅心里一沉。

  “周将军一向最骨鲠忠直,难道他要造反不成?”

  周将军的帅帐里暴起一声断喝:“滚蛋!”

  邬双樨在帐外头一次听见周烈的怒喝,惊一下。周烈从来沉稳厚道,并不疾言厉色。邬双樨抬眼看看铅阴的天色,又放下目光,盯着靴子尖。

  帐内的人带着笑意说:“周将军难道要造反不成。杀进北京还是叛出大晏?”

  邬双樨冷冷地听着,杀进北京,叛出大晏……呵。

  刘次辅的人找过他了。北京城里的人都习惯了并不把事做绝,夹缠勾连,谁不知道哪天就用上谁,都是一张网里的活物。粤王摄政,方督师就会被释放,关宁铁骑每年的京运例银一两都不会减少。

  邬双樨低头看自己的手。

  周烈把人轰出去,微微颤抖的手中攥了张纸条,攥得太紧被汗浸透。他恨不能立刻挥师进北京城,但无调令擅自进城,与犯上作乱何异?“忠”这个字,就是周烈脖子上的绞索,他只要越雷池一步,立刻就会绞杀他。

  周烈看到帐外的天色,阴得看不见太阳。昨天晚上鲁王召粤王,现在又是接近黄昏。周烈坐在帅帐中,剧烈喘息。他跟鞑靼大军对阵激战是也没有像今日如此惶恐。

  沉住气。

  周烈闭上眼。

  帅帐中蜡烛一抖。

  王修被烛火一晃,忽然惊醒一般,惶惑地左右看看,什么时候了?

  敞轩外面夜色浓重,北风凄厉地哀嚎着往玻璃上撞,如刀如斧,撞得敞轩四面玻璃咯咯轻颤。王修抱着昏迷的李奉恕,惶惶然地感觉到孤寂的敞轩仿佛是狂风巨浪中的孤岛,深海中无数的獠牙怪兽在水面下面阴阴窥视。它们只要一张嘴,随时撕碎李奉恕。

  敞轩中的烛火瑟瑟发抖,敞轩外面寂静地仿佛天地共沉。王修抱紧李奉恕,有些瘆瘆然。他并不恐惧,因为老李就在他怀里。上天入地,反正在一起。

  只是,外面太寂静了。王府守卫军巡逻的声音都没有了?王修没发觉自己的牙齿在打颤,轻轻敲击。

  磅礴的力量,在接近。

  那一瞬间,王修看到了。他确定自己看到了。巨大,平和,安详,温柔的影子,掠过敞轩的玻璃窗外,烛火被压得一低头,光影乱晃,王修眼前一花,李奉恕挣扎着喘息,好像跟什么东西在争夺自己最后一口气。王修彻底怕了,他无措地掉泪:“老李,老李!你别吓我!”

  “咩啊~”

  明暗闪灭,李奉恕在床上痉挛地挣扎翻滚,跟自己的命运搏斗。王修听见敞轩外甜甜的叫唤。

  “咩啊!”

  第二天一早,鲁王府大门口,毫无生机。

  鲁王府大奉承开始遣散家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