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节

一开门,红火燃燃。

  “道长说这东西驱寒,摄政王殿下让他去驸马府要种子种种看。去右玉之前就种上了,头一次种,结了不少……”

  内侍看那些红椒,都看傻了。

  新鲜红椒红得艳丽极为漂亮,有个小道士摘了一个偷着尝尝,舌头痛得打滚,再就没人敢碰了。

  内侍马不停蹄回宫,回禀皇帝陛下:钦天监有一片地全是红椒,已经获。

  皇帝陛下非常高兴,命太医院的大夫们去钦天监研究红椒。

  太医院离钦天监倒是不远,就在隔壁。转这么一大圈,原来就隔着一堵墙。

  皇帝陛下对于红椒过于热情,他很不解。辣的东西蛮多的,又不止红椒,还有花椒胡椒呢。皇帝陛下拍他的肩:“卿没听摄政王说辽东事情么?旭阳和邬双樨都说,辽东天寒地冻,士兵被冻伤疼痛难忍无法作战。花椒昂贵,如果红椒真是易得的御寒之物,那真是再好不过。”

  陆相晟上报,土豆番薯在右玉产量不小。红椒若是跟土豆番薯一样在大晏顽强生长,那便是上苍垂怜大晏之民。冬季又快来了,气温一年比一年低,皇帝陛下着实担心辽东如何在酷寒之中生存。

  曾森默默听着。皇帝陛下也养成了爱看地图的习惯,凝视大晏地图时仿佛看穿千里。

  曾森跟着皇帝陛下看关外,追随皇帝陛下的目光,过山海关,一直往北,一直往北,一直到达榆木川。

  “辽东……当真不知怎样了。”

  皇帝陛下轻轻说。

  辽东在豆子。

  完麦子赶紧种豆子。气候不正常,豆子都不长,拖拖拉拉好赖在十月能了。有豆子做豆豉,冬天起码有个咸味。

  谢绅也得下地,每天从小学堂到阿灵阿家干活,点个卯干完活再回去。他以前是没怎么干过农活的,今年从种麦子到豆子,能干的全干了。谢绅干活不惜力,就是有点笨手笨脚找不准力道,第一次麦子用镰刀就砍了小腿。他一下懵了,坐在地里用手扒开伤口看,上下是白色的,一张白色的嘴在他腿上,然后才涌出血。伊勒德把他拉出田,往他伤口上倒酒,疼得谢绅一抽。伊勒德等他缓过来,再一倒。谢绅吭哧一声:“行了,干净了……”

  伊勒德板着脸:“多倒两下疼得麻木了,待会儿缝针不遭罪。”

  谢绅两只手抱着头。

  伊勒德金棕的眼睛追着他看,谢绅等疼劲儿下去了,长长一吐气:“行了,麻烦您给缝了,我自己缝挺恶心的。”

  伊勒德帮谢绅缝了两针,谢绅一声没出。

  豆子更累,一半跪在田垄中间爬不起来。

  伊勒德过来帮忙,看他跪在地上,两只手撑地,心里一紧。谢绅抬头,倒是在笑,脸晒得通红:“刚刚我在想《悯农》,小时候开蒙背的诗,现在才真正理解什么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伊勒德让他去歇会儿,谢绅用袖子一抹脸:“没事。”他两只秀气的手上全是血泡,只是随手用布条一缠。听其他人说血泡下去结了老茧就没事。谢绅是不怕吃苦的,他小时候为了练习书法能用手腕吊砖,右手手指关节上也有茧。只是手心血泡一直不停,起起消消就是不结茧,实在是折磨人。

  伊勒德仔细看谢绅的手,这双手是只拿笔的雅致的手,现在磨得一塌糊涂。

  伊勒德往旁边一指:“你去那边待会儿,别碍事。”

  谢绅一脸诚恳:“我没事,我还能干活。”

  伊勒德皱眉:“我是说你拖后腿。”他金棕的眼睛瞥一眼谢绅,下巴往前一扬:“你看看你落别人多远。”

  这几年老天不给好脸,什么东西都得抢,豆子沾雨落地就完了,只能等着发豆芽了。

  谢绅什么都没说,自己弯腰接着割豆秸。上次用镰刀砍了腿之后竟然醍醐灌顶一般,使用镰刀行云流水。

  谢绅知道,这个伊勒德就是等着看自己笑话呢。谢绅给自己鼓劲,就算自己是书生,也不是百无一用。他记得自己的使命,他不持节,节在心中。

  伊勒德看着他乌龟爬似的割豆秸,叹口气,劈手拿过他的镰刀,利索地割起来。

  谢绅在辽东深刻认识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志气不能当力气用。他是真的没劲儿了,趴地上捯气儿。

  伊勒德瞥他一眼。

  真不能怪谢绅,谢绅就没吃饱过。整个沈阳都困难,阿灵阿家里不富裕,为了响应支持黄台吉,搞了个小学堂专门教授汉文,多了那么几个小孩子。谢绅白天干活傍晚回去教小孩子识字,入夜没法教因为没灯油。平时最好的食物只有麸子做的饼,谢绅自己想办法改善伙食挖野菜找能吃的东西。伊勒德以为谢绅熬不下去,谢绅倒是活得极其坚定硬气。

  伊勒德动动嘴唇,到底什么都没说。

  完豆子谢绅眼花缭乱,伊勒德把谢绅背回小学堂。小馒头一看谢绅奄奄一息的样子,吓得直哭。伊勒德道:“你们先生没事,你们乖一点,别吵他。”

  谢绅不知道自己是昏过去的还是睡过去的,悠悠醒来天边都亮了。他一惊,坐起来,眼前又一花。小馒头睡他身边,被他惊醒,眨眼看他。

  “你们昨天晚上吃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