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节

,把上下全部打点一遍吧?这是见不得光的事,当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太子深信,就算有问题,也是皖厅有问题,和越厅只怕关系不大。

  所以,太子不能从京市派调查组下去,只能让特事办去越省“协查”别的案子,随便什么案子。

  这也是防止底下人胡乱解读命令的无奈之举。给特事办发协查函,代表谢茂是奉命掀盖子,中南府已经知情了,地方不要为了维稳,不去解决问题,反而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太子半点都不担心谢茂的安危。

  他担心的是某些蠢货把谢茂惹翻了,闹出什么轰动世界的国际丑闻。

  这要是不明真相又喜欢看图说话的cnn、bbc,爆出一个“某恐怖分子单枪匹马攻陷华夏某市”的恐怖袭击新闻,这他妈让华夏的脸往哪里搁?!

  第629章 两界共主(143)

  原先聚集在殡仪馆的记者都是专门跑娱乐新闻的,让他们爆个明星出轨撕逼的料没问题,绝对跑得比谁都快。等到谢茂那个千古奇冤的花圈一出来,他们还是跑得比谁都快——任何地方的百姓白布黑字喊冤,你看有正儿八经的记者敢报道吗?记者证不想要了?想转业了?

  跑娱乐新闻的记者也没多少搀和时事政治的心气追求,见势不妙,全都脚底抹油溜了。

  谢茂和桑晚等人打了招呼,衣飞石则安排艺人们离场。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接下来有谢茂坐镇指挥,不需要他们再组团吸睛博眼球,何况,他们本身跟朱警官没什么交情,看在老板的面子上来吊唁是正常人情往来,一直待着不挪窝未显得太过搀和闹事,总是损害人设的。

  华夏人民对艺人的要求宽泛又严格,具体到一些事务上,大概就是不谈政治。

  ——闭嘴,别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老老实实搞业务就行了!

  只剩下谢茂安排好的记者留了下来,给小婷做完了专访。

  被容氏报业安排来的记者三十出头,看上去明干练,经验非常丰富。

  她知道这时候出门说不定就被砸了电脑拘进去、等着事态平息了再去宣传部道歉、等着吊销记者证,所以,门是坚决不肯出的。干脆就在殡仪馆找了个小板凳,抱着笔记本现场办公。

  她将早已润色好的稿子稍加修改,把小婷口述的一些细节加了进去。

  随着艺人们的离去,第二电影的许多工作人员也都相继离场。

  白天殡仪馆里总有一波一波前来吊唁的客人,这里停灵的也不仅止朱警官一人,别家丧主多有喜丧,搞得挺热闹,吃饭打牌唱歌一条龙,还有开追悼会的,加上闻讯赶来围观明星的群众,嘈杂无比。

  如今艺人已经离开,天也渐渐黑了,很少会有人晚上来吊唁逝去的亲友,殡仪馆自然冷清了下来。

  谢茂安慰了小婷,安排她和朱父及老警察吃些东西,自己则走了出来。

  浓浓暮色中,他一眼就看见了衣飞石的背影。

  旁人或许会认为衣飞石是太无聊了,走出来透口气,谢茂不这么认为。

  衣飞石是个很专注的人,这样东张西望漫无目的的情态,实际上是很明显的戒备状态。

  太子是什么态度,暂时不知道。宁市这边却很可能狗急跳墙。

  孙家的莽已经突破了下线,从花锦天被拘、朱警官车祸身亡开始,衣飞石就对这家人的理智不抱任何指望。目前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

  诚然谢茂身手很好,护住朱父和朱警官的尸首都不成问题,可衣飞石的本能就是尽量不让任何危险靠近谢茂身边,能把嘈杂阻隔在十米之外,他就不想往内缩哪怕一公分。

  所以,衣飞石选择出门戒备。

  谢茂将端着的热茶递给他:“外面有特事办的人守着。 ”

  衣飞石只是笑,将茶接住饮了一口,是九芝涟煨青叶,不是茶,更类似于驱寒饮了。

  此时已近六月,暑气纵横。然而,殡仪馆是极阴地,停尸的冰棺沾了无数逝者的阴气,久而久之,自然有着诡异的冰凉。那被请来守长明灯的工人窝在椅子上睡觉, 身上还盖着小棉絮。

  这种情况下吃驱寒饮肯定是正确操作,可是,衣飞石可是阴天子。

  旁人都避之不及的阴森鬼魅之地,对衣飞石来说倒像是回家一般放松亲切,他哪里需要驱什么寒?

  衣飞石仍是将那碗茶一口口饮尽,看着谢茂只是笑。他能怎么回答谢茂?我知道外面有特事办的人在,但我就是要在这里守着?

  衣飞石不回去,谢茂也不想回去坐着。那灵堂的气氛太过压抑了。

  可殡仪馆里也没什么风景可看。隔壁一间间的灵堂几乎都挂着遗像,有孝子贤孙大批人在这儿守灵的,也有冷清清连个亲人都没有,只雇了一个工人看长明灯的。

  有子孙守灵的,后事自然不怠慢。

  雇佣的工人就不一样了,天黑了就铺床找地方睡觉。至于那盏灯?灭了也无所谓。只要赶在次日清晨丧主家属赶来之前,把灯重新点亮就行了,面上不出大差错,丧主家属还能怎么样?

  深信长明灯不能灭的家属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