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国[三国]_分节阅读_353

  毕竟他之前就一直觉得贾诩这事干的很奇怪,总觉得他有所图谋,但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他完全抓不到贾诩的目的。

  总不至于他的目的就是帮助曹操吧?

  贾诩说道:“曹公志在天下,又怎么会仅仅为如今手中的势力而满足呢,北方如今虽然不稳,但局势已经明朗,不过曹袁之争而已,曹公是聪明人,有远虑,刘表又摆明支持袁绍,曹公又怎么会不早作准备呢?”

  而曹操的早做准备,其实也就是让刘表无力再掺合北方的事情而已,那么宛城就是一定要打下的地方了。

  一旦曹操来打宛城,难道张绣可以抵挡吗?

  “曹公兵雄马壮,绝非一个宛城可以抵挡,而刘表之强主要依靠水军,将军一人又能支撑多久?”

  甚至还有些话贾诩没说出来,但在场的人……至少如郭嘉曹操等人是一定能明白的。

  刘表不能提供给张绣足够的兵力支持,那么所消耗的实际上就是张绣自己的实力,而到时候如果张绣与曹操消耗到无法支撑,那么他的力量一定极度虚弱了,给张绣的道路只剩下两条,或死或降。

  可那个时候,张绣归降难道能够得到很好的待遇吗?

  要知道所谓的待遇问题,主要还是看个人的才能以及他本人的力量的。

  张绣武艺不错,但曹操帐下有吕布赵云曹旭太史慈等人,个个武艺高强,张绣的武艺放到青州去,也就只混个中等或者好一点的话是中上的水平,这就显得十分可有可无了嘛。

  除了武艺,难道张绣的智谋很能拿得出手吗?

  谋士的活儿是贾诩的,可不是张绣的。

  贾诩自己去了曹操那里倒是可以凭智商干活儿,但张绣呢?武力排不上号,智商更是被甩出八条街去,如果张绣手下再没有强大的兵马做支撑,他就算归降了,那也不过是从此碌碌无为,成为青州一个不起眼的小将领,然后渡过残生罢了。

  既然如此,不如换一条路走。

  张绣如今归降,自然,曹操的实力是无损的,但张绣自己更是没损失呀。

  那么在他武艺不差,手下又有数万兵马的情况下,曹操接纳了他,就一定要厚待他,否则那上万的士卒也不答应。

  大家都会想,就连张绣都得不到好的对待,难道他们这些普通士卒会有什么好的生活吗?

  更何况,这不仅仅是手下兵马的力量,还有舆论的力量。

  张绣向曹操献上宛城,曹操就必须厚待于他,否则日后张绣不得善终的事情传扬起来,又有谁会愿意归降曹操呢?

  曹操这时候只能讲张绣作为典范和榜样,必须对他很好才行。

  这大概也是张绣会同意归降的原因。

  贾诩说的或许只是对未来的分析和猜测,但显然,张绣能够预想到,这就是以后会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

  他倚重贾诩,不正是因为贾诩的能力吗?

  郭嘉见曹操面上露出明了的表情,就知道贾诩这是把曹操糊弄过去了。

  他的解释,曹操已经接受了。

  可郭嘉不信。

  至少他不信贾诩仅仅是只有这些考量而已,更何况,如果联系之前袁术的事情的话,贾诩恐怕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看清了形势开始谋划了吧?

  或者还有可能更早?

  郭嘉心说这老头的水太深,他一时还真是摸不准。

  似乎是对郭嘉的视线有所察觉,贾诩的眼睛微微转动,与他四目相对,这老头也不说什么,只是向他礼节性的微微点头,然后就继续把视线转回去了。

  郭嘉除了回他一个微笑,什么都做不了,心中顿时憋屈的很。

  他从小就聪慧过人,旁人所思所想几乎一眼就能看透,之后不管是跟着纪衡去徐州还是第一次在战场上为曹旭谋划攻打匈奴人的事情,几乎都可以说得上是顺风顺水,且他做的极好,如果再算上他的年纪,这样的才能就十分让人惊艳了。

  之前在荆州和扬州的事情上,他更是以一人之力连坑刘表和刘备两个在当世可称得上英雄的人物,刘表更是雄踞一方,就连曹操都要对他慎重的人物。

  因此郭嘉虽然不至于骄傲自满,但总还是有几分得意的。

  青州的年轻人里,他看得上眼的也不过是徐庶或者诸葛瑾这样的青年才俊,就算是之前遇上司马懿,他都自诩前辈来看待。

  此时偏偏遇上贾诩这么个滑手到让他明知有问题,却半点痕迹都抓不到的,顿时就有些憋屈。

  不过郭嘉也有倔脾气,贾诩的表现更让他确定,这老头肯定还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偏要和贾诩较劲,把事情给挖出来!

  不过贾诩这人可真是不讨人喜欢,难怪吕布提起他就咬牙切齿的。

  郭嘉心说你去青州就赶紧去吧,最好是最近几个月就去,这样刚好能够赶上今年秋季的考核。

  按照青州的标准,到了青州学习不满三月的官员是有权力申请不参加当年的考试的,而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