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

  清晨,宫中已落了一层薄薄的雪。

  还未全黄的草叶覆着白,厚底靴子踩在上面,簌簌轻响。

  杨固检下了早朝回宫,已是满面怒容,得知太子今日因病留在皇后宫中,不能进学,心中抑郁又添了一层。

  ·

  云城行省遭北魏入侵,朝中认为多线作战,不利于动兵戈,便使兵部开侍郎前往招抚。

  开侍郎许了北魏互市,云城得以迅速安定下来。

  谁成想,北魏竟是一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无信之国。

  在互市中交易了一批农具、器械后,北魏竟然毁约背信,重新起兵攻打云城。

  云城战报飞马送到京城,早朝时便递到他手里。

  杨固检勃然大怒,谪开侍郎到岭门行省做地方官去了,可战事并不会随着他的贬谪而消退,还在等着做皇帝的拿出处理办法。

  他在思正宫中坐了片刻,翻着战报,命人道:“召王咏来。”

  王咏很快便来了,行礼后,起身问道:“圣上召咏,所为何事?”

  杨固检便把战报递给王咏。

  王咏原本以为是防守越安的几个重镇出了问题,结果打开战报,竟写着北魏再次攻打云城。

  时间距离成功招抚并没有多久。

  “王咏,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杨固检问。

  他眉眼间满含郁色。王咏上前几步,将战报轻轻放于案头,轻叹道:“圣上要招抚,还是要打?”

  “自然是要打!”杨固检怒道,“朕恨不能灭了北魏才罢!”

  王咏眉峰微微蹙起,跪下道:“还请圣上息怒,此时并非大战之机。”

  临近京城之地,军户寥落,卫所无兵,甚至有世家官员合起来瞒报皇帝,各边区多有战争未平。

  内忧外患当头,李不愚又要带队与西晋贸易,他虽走得晚,该备的东西却得提前准备上。

  这个节骨眼上,民力有限,如何能供应得起这么多无底洞消耗,于现状来看,再次招抚北魏反而是更好的选择。

  当然,这办法不过是矮子里拔将军罢了。

  一向主战的王咏都觉大动兵戈十分为难,可见如今局势确实不妙。

  杨固检摇摇头,目光投向那些奏章――

  内阁大学士们,当日一定要招抚不可,出事后,也在尽力为开侍郎开脱,仍然偏向招抚。

  待他贬谪了那家伙后,这群大学士竟联名上奏章,公然反对他!

  就算局势真的不妙,这些奏章也看得杨固检心头肺里如烈火焚烧。

  只有楚大学士,和他的想法相同,想要立刻调派大军前往云城,彻底灭了北魏的气焰。

  然而就连王咏也……

  杨固检正两难中,忽听王咏道:“咏有一惑,不知可否询问于圣上。”

  “问。”杨固检道。

  “大齐各地贡品极多,亦有商贾甘愿跋山涉水,与西晋通商。内官监亲去西晋,购买贡品等奇珍异宝,是圣上务必要做的事情吗?”王咏问道。

  以他还记得一些的相关知识来看,做这种事,最大的好处似乎是宣扬国威?

  可若是大齐长治久安,兵强民壮的话,就算什么都不做,也会有大把的国家畏惧大齐。

  于王咏而言,这件事本不必去做。

  杨固检没有回答,微微颔首,沉思着。许久后,他长叹一声道:“并非必要之事。”

  王咏一反常态,支持招抚,其根源便在于此。

  想明白这些,杨固检立刻有了决断。

  他下令中断内官监贸易之事,如此便可省下民力物力,去全力应对云城一战。

  又拟旨,拜卫宁侯钱成璧为将军,佩大将军印,充任总兵官,太监王咏任监军,左都御史梁吉总督军务,率京营驰援云城。

  思及朝中还有不少人,并不愿意和北魏动刀兵,杨固检又下一道可以先斩后奏的手谕给出征之人,由王咏携带,彻底断了那些打算阳奉阴违之人的后路。

  王咏接了手谕,草草扫视一遍。

  “……如有不遵节制、临阵退缩者,任尔等以军法处置,然后奏闻”,看到最后一句,他顿时心下一松。

  这还没有完。因西南边区多半地属和怀行省,临近云城,西南战事又早已平定。

  杨固检本打算,过段日子便召回在西南边区监军的御马监童奉御,到了此时,便另有他用了。

  他另写一旨,要求和怀三司官以及童奉御,全力支持大军征讨北魏。

  拟完几道旨意,杨固检又思虑一段时间,发现并无错漏之处,便用了印,命御前宦官分头传旨,京营整军备战,择日出发。

  王咏人就在御前,下给自己的旨意,告退出了思正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