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三教

  轰隆!

  叶秋这话一出,全场顿时震动。

  “叶士子,你这句话,是不是,也太狂了?”

  白胡子一抖一抖,王阁老,一声怒吼:“你虽能诸圣齐鸣,却不过是儒家而已。”

  “这把天机伞,乃是道门的宝物,你一个儒道天骄,你难道还懂道法不成?”

  “夫子早期修儒,老年却看易经,甚至知道天竺,有圣人叫释迦牟尼。”

  负手而立,叶秋静静望着孔圣雕像,也不回头,继续说道:

  “夫子乃儒道至圣,却依旧能海纳百川,我是他的学生,为何不能如此?”

  孔圣最逆天之处,并不止是他在儒道,达到了一个,让后人敬仰的地步。

  最关键的,在于孔圣,对其他教派,都非常的尊重,并不会排斥,也不会打击,反而会主动去学习。

  比如,孔圣晚年读易经,并亲自写注解,让后人能看的懂易经。

  又比如,史书上明确记载,孔圣亲口所言:

  “丘闻西方有圣者,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人不能名焉!”

  在当时中原人眼中,所谓的“西方”,就是指佛国天竺。

  而孔圣口中的“圣者”,就是指,天竺国境内,同时代诞生的佛祖——释迦摩尼!

  佛祖、道祖、儒道至圣!

  佛道儒三教的教主,都在春秋战国时代,几乎同一时代出现!

  这其中,老子年纪最大,德高望重,备受青年孔圣的仰慕。

  所以!

  孔圣封圣之前,曾去拜会老子,聆听老子传授道法。

  而后!

  孔圣走后,老子骑牛西行,至函谷关,写下《道德经》之后,飘然而去。

  传说,老子出函谷关之后,一路西行,最终来到了天竺。

  老子在天竺,收了个徒弟,叫做——释迦摩尼。

  多年后,释迦摩尼,又有了一个称号——佛祖!

  虽说!

  这都是传说,真假无从考证。

  但!

  从这些禅说,就不难看出,三教的教主,彼此之间,是有交集的。

  所以!

  对于王阁老的质疑,叶秋一句:“孔圣兼学三教”。

  顿时让王阁老,直接哑口无言,一句反驳的话,都再也说不出来。

  “孔圣三教汇聚,可谓是前无故人,后无来者。”

  王阁老沉默片刻,这才一声怒吼:“而你一个拉三轮的,你又算什么东西?”

  得!

  王阁老暴怒之下,将宋有才的口头禅,都给说了出来。

  “本朝太祖曾言,社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不过是社会分工不同罢了。”

  叶秋,淡淡说道:“王阁老,莫非你觉得,你比太祖还强?”

  啪!

  声音落下,王阁老如被抽了一耳光,顿时面红耳赤,驳的哑口无言。

  “别说我本身,并不是三轮,就是我是拉三轮,那又能如何?”

  叶秋的声音,随风再起响起:

  “三轮车夫,靠双手赚钱,靠勤劳吃饭,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努力打拼。”

  “这比那些,只知道靠祖辈余荫,从而打击新人,排除异己之辈,不知道强多少。”

  “王阁老,在我的眼中,你连一个,拉三轮的都不如。”

  啪!啪!啪!

  打脸!

  这绝对是,赤果果,的打脸!

  王阁老也没想到,自己每说一句话,都会被叶秋打脸一次。

  而最为厉害的,乃是叶秋,一个脏字都没有,却让王阁老无言以对。

  “阁老,咱们何须,和叶士子,如此口舌之争?”

  老道眼见不妙,感赶紧站出来:“叶士子,你若真能打开天机伞,贫道立刻就走,绝无二话。”

  说完,在老道的眼中,明显有鄙夷,以及不悦的光芒。

  本来,左宗主对叶秋,还是很尊敬的,也非常的欣赏。

  但问题是,叶秋,千不该,万不该,万万不该,用天机伞,来开玩笑。

  所以!

  左宗主,很生气!

  “这把天机伞,老夫用了百年,都不曾打开。”

  王阁老,目带冷笑:“我王家祖先,历代都不曾开启。”

  “而你这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