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二天一早杨庭没上早朝,让中书令主持朝政。

  他上不上朝对国家来说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大臣也不指望他能解决问题,杨佑也没当回事,他早就觉得按杨庭的一贯习性,能忍到今天才开始不上朝已经是够好的了。

  他像平常一样,回去和敖宸聊天,将自己在冰室里看到的东西都说了一遍。

  敖宸感到十分无趣,“还以为你们皇家有多少趣事呢,原来那么无聊。”

  都是些老生常谈的祈愿。

  杨佑长嘘一声,他想起敖宸待在皇宫的时间非常长,于是问道:“你知道武帝和他的男宠吗?就是那个没有人像的画,你知不知道他们的故事?”

  敖宸笑着摇头。

  杨佑道,“你到底是睡了多久?”

  敖宸道:“平生不过大梦一场,谁先醒来又有何重要?”

  杨佑笑着没说话。

  接连几日,杨庭都没来上朝,杨佑这才觉察出不对劲来,他忍不住去看站在一旁的杨仁,杨仁表情淡淡,也看不出什么。

  下朝后,众臣都围着杨休问个不停,他掌管察事,和皇帝是关系最为紧密的一个。

  谁知杨休闭口不言,嘴巴比谁都紧,只单单小声地和杨佑说了句,“你最近给陛下送点青纸过去。”

  齐国道士均用青纸画符,杨休说的意思,难道是皇帝在宫里修道?

  杨佑赶紧差陆善见准备了青纸,带着进了皇宫。

  给弘光上师修的道观还在紧锣密鼓地建造,皇帝就和弘光上师一起在望仙台修炼。

  杨佑去的时候正好,他们刚刚行完一周天的气,皇帝正在看弘光炼丹。

  陆善见之前给他讲过一点道术,弘光一派认为天地便是炉鼎,混阴阳而生万物,人乃天地之灵,禀阴阳以成性。

  人要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就必须从内外两处着手,修炼丹术,此为内丹与外丹。

  内丹便是将人体视作丹炉,通过行气运功调和阴阳,打通经络;外丹则是用炉鼎炼药。

  杨佑看见一旁的小桌上摆着各种金石药物,硫磺、硝石、丹砂……还有很多他不认识的东西。

  这样炼出来的东西真的能吃吗?

  杨佑产生了深深的疑惑,当着兴致高昂的皇帝的面,他却不敢说出来。

  皇帝问道:“景王怎么有事来找朕了?难道是今天早朝有问题?”

  杨佑恭敬地回答:“天下安泰,何来大事?儿臣不过是听说父皇修习内外丹术,故而其拿来奉上上好的青纸。望父皇炼化气,早日登仙。”

  皇帝也不看他呈上来的青纸,高兴地说:“你这孩子有心了。”

  杨佑腼腆地笑了笑。

  弘光将硫磺、硝石研成粉末放入炉鼎内,用皂角引火,剧烈的火光突然亮起。

  杨佑被吓得退后了半步。

  弘光笑着说:“此乃伏火之法,可以消去金石毒性。”

  等火熄灭以后,弘光又用生熟木炭兰斤拌炒,这便算是备好了一味药。

  杨佑勉强点头笑了笑。

  弘光提醒道,“陛下,该奉香凝神了。”

  皇帝点头,拿着三柱清香走进了内室,弘光拉着杨佑退出了房间,关上房门。

  杨佑低声说道:“道长,我有些话想和您说。”

  弘光跟着他来到了一个静谧处,杨佑开门见山地说:“上师,父皇真的要吃那种丹药吗?”

  弘光笑着说:“殿下不必担心,我派修习外丹多年,更有修丹登仙之人……”

  “你的丹药会对父皇的身体有影响?”杨佑早就从敖宸那里知道,人间已经没了凡人成仙的法子,弘光说的话,他半信半疑。

  弘光含笑看着他,目光意有所指。

  杨佑很快明白了他的暗示,脸色沉了下来,“上师,我想您是不是误会了,我并不需要用这种手段达成目的。杨佑还做不出这种谋害天伦的事情。”

  弘光理着肘间的拂尘,“我并不是为了殿下才做这种事情,我只是做了我想做的事情。”

  杨佑冷笑一声,压低了声音说道:“你是在弑君!”

  弘光不慌不忙地说道:“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陛下可曾有半分将天下放在眼里?我欲为天下除弊事,还天下清明。”

  “混账!”杨佑皱眉怒斥,压低的声线里带着无可言状的怒火,“陛下再如何,他也是君,你不过是外姓草民,怎么敢做弑君之事?凭什么说自己是为天下除弊?”

  “景王殿下!”弘光辩解道,“难道天下理所应当就是皇室一家的吗?天下万民,朝中百臣,他们为天下付出的,哪一个不比皇室多?江山社稷,以民危险,尸位素餐者,自当除之。”

  “照你这么说,假如我是昏君,你也会杀了我?”杨佑怒道。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