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曼珠沙华
曹睿后宫风起云涌之际,诸葛亮却迎来了一位故人的拜访。说起来,诸葛亮与这位所谓的故人并不甚相熟,虽然他与自己同朝为官,却还当真未曾来府上拜访过。而之所以称之为相熟,只是因为诸葛亮曾在蜀山上听过他的大名。
“原来是李都户!李都户一直镇守永安,不知什么时侯回来的?”
诸葛亮微笑着将李严请进了相府。
李严笑着答道:
“丞相南征凯旋,李严自然是要来拜会的,赶巧这次圣上召见,便登门讨扰。”
说至此处,与诸葛亮相视一眼,二人俱是纵声长笑。
李严浑身正气,一脸正派,颇有道门正宗的风采,更加深了诸葛亮先前的判断。
二人寒暄片刻,李严才道:
“丞相南征意义非凡,功冠西蜀,一扫我夷陵之颓势,展天朝威仪。”
诸葛亮微微一笑,轻描淡写道:
“都户言重了!此乃亮分内之事,咱们既然身居要位,自然要为圣上分忧。”
“哎?”
李严拉了个长音,摆手道:
“丞相太过自谦了!依严看,丞相此功大可以受九锡之荣耀,便是进爵称王也并无不妥。若丞相不弃,严明日早朝愿为丞相进言。”
诸葛亮闻言脸色登时就变了:
“都户以为我是曹操吗?”
李严久居官场,极善察言观色,见诸葛亮脸色变了,不由赔笑道:
“丞相这是哪里话?曹操岂能与丞相相提并论,曹操是窃国之贼,丞相是忠君之臣,岂能相提并论?”
诸葛亮面色稍有缓和,淡淡一笑:
“都户,若亮记得不差,这曹操便是先受的九锡,再称的魏王吧?若亮真如此居功自傲,这天下之人同样会把亮比作曹操。今日天下未定,不过平定了区区一个南中,算什么功劳。倘若咱们能把汉室一统了,把这天下夺回了,莫说九锡了,就是十命也无不可。现在嘛,偏居一隅,便是加了九锡,也不过是怡笑大方罢了。”
李严干干笑道:
“丞相言重了!进爵称王,历来有之,丞相又非是特例,又何必介意呢?我西蜀虽然未能一统,但天下已占其三,比之昔年高祖不知占了多少优势,天下早晚一统。”
诸葛亮闻言叹道:
“可惜孙曹不是项羽,陛下也没有韩信樊哙!算了,亮心意已决,都户就不必心了。”
李严听了,心中颇为不爽,却也没多说什么,又寒暄两句,便起身告辞了。
待李严走后,却从屏后缓缓走出一人,此人仪态飘逸,风姿不俗,正是马谡。
见到马谡突然出现,诸葛亮却并没有好奇:
“幼常道法又进不少,若是李严都察觉不到,这蜀国怕是没有几个人能办得到了。”
马谡笑道:
“丞相谬赞了!不过,这李严一身道门正宗,似与丞相同出于三清门下啊?莫非此人是通天门人?”
诸葛亮摇头笑道:
“此时还不能确定,但我心中已有定论。对了,此事你怎么看?”
马谡淡淡道:
“依谡之见,李严绝非好心,此举当是捧杀。陛下虽是年少,却并非昏君。先帝驾崩之际,陛下便曾展露手段,丞相征蛮之际,陛下对朝廷政务处理得也极为妥当,少有纰漏。丞相已经是功高震主,若再依李严之词进爵封王,只怕难受朝臣非议,何况,在陛下心中也一定会有所权衡。”
诸葛亮颇为赞赏地点了点头:
“幼常果有乃兄之风!幼常所言与我所想无差,只是我日后伐魏还少不了此人相助!这个人一定要小心了,不过,现在先不要管他了。对了,孟达那边可有什么消息?”
诸葛亮问起孟达,马谡正色道:
“回禀丞相,孟达还在考虑当中,他对此事颇为踌躇。”
诸葛亮笑了笑:
“逢场作戏罢了,我自有算计。”
马谡心中奇怪,老师为什么会觉得孟达是逢场作戏呢?按理说新帝虽然对孟达不如文帝,却也不至于非要叛国不可。何况孟达还曾叛过蜀国,若说有所踌躇也在情理之中,怎么却成了逢场作戏了?
马谡虽然心中颇有疑问,见诸葛亮没有说的意思自己却也没有追问。其兄仙鹤童子能在元始门下混得风生水起,与他的为人处事是离不开的。
马谡想起刚才诸葛亮说的伐魏之事,不由道:
“丞相方刚回来不久,便议伐魏是不是有点太过操之过急了?”
诸葛亮摇了摇头道:
“伐魏之事,非同小可,便是现在准备也要明年才能出征,这已经算是慢的了。曹丕死的太突然了,如果早知道他会这个时候死,与孙吴一同起兵趁势伐魏当是大有可为。唉!可惜曹丕堂堂天子之死,非是天意而是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