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游说群雄

  雍闿所处离成都最近,而且他心怀叵测,一直密切关注成都局势,成都但有什么风吹草动皆逃不过他的耳目。今见司马懿提起,当即发声点评道:

  “大哥,西蜀幼主刘禅刚刚继位,屁股还没坐稳呢!他老子刘备不好惹,他刘禅可算不得什么人物!”

  雍闿眉飞色舞神飞扬的样子看的高定大为光火,冷冷道:

  “那刘禅虽然不是个人物,但你不知道西蜀主事的是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吗?我听说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此子既被称为卧龙,绝非易与!”

  司马懿高深一笑道:

  “贤弟岂可涨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诸葛亮纵是卧龙,此刻也是龙游浅滩。他现在呀!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其余三人闻言眼前为之一亮,司马懿方道:

  “不瞒诸位兄弟,为兄已向魏主献下四路伐蜀之策,只怕现在的诸葛亮已经火烧眉毛了。”

  司马懿又将四路兵马的部署详说了一遍,说得三人无不点头称妙。

  司马懿这才环视众兄弟道:

  “现在,诸位兄弟知道为兄为何来此了吧?”

  雍闿嘿嘿笑道:

  “大哥的意思是让咱们趁机扯起反旗,以策应曹魏的四路兵马?”

  司马懿点了点头:

  “无需兵戈,便能独霸天下一隅,只要咱们兄弟齐心,定可虎啸中原!”

  一番话说得三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朱褒笑道:

  “大哥计高一筹!只要大哥说一句话,小弟上刀山,下火海,绝不犹豫!”

  其他二人也纷纷表态。

  司马懿点了点头又道:

  “不过,为兄还有一事要与诸位兄弟商量。”

  司马懿看了看三人道:

  “此番咱们虽拉起反旗,却需向东吴称臣。”

  三人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雍闿反应最为激烈。自己虽非一郡之守,但他生性好斗,一旦开战,益州郡自然便是主战场:

  “大哥这是何意?咱们与东吴八杆子打不着,他做他的吴王,咱们做咱们的土皇帝,为何还要向他称臣。既然左右都是称臣,那向西蜀称臣和东吴称臣又有啥子区别?”

  他的问题当然是其余二人想问的,幸好司马懿说的是向东吴称臣而不是向曹魏称臣,否则,三人都会怀疑司马懿是不是来给魏主当说客来了。

  司马懿却也不恼火,洒然笑道:

  “诸位贤弟,这区别可就大了!东吴与诸位贤弟相隔一个西蜀,若向东吴称臣,不过是口头称臣,但若向西蜀称臣,那确是要实实在在的称臣。而且,诸位贤弟想想,若向东吴称臣,一旦西蜀对咱们用兵,那便等同于对东吴用兵,东吴岂能坐视不理?换而言之,如果向东吴称臣,东吴便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护身符。”

  与这些草莽人物沟通,便要掰开了揉碎了说,好不唇舌。

  雍闿听地连连点头,而其余二人也似有所悟。对于此三人来说,自然好处多多,但对于司马懿的立场来说,自然也不会白白为他人做嫁衣。一旦三郡向东吴称臣,那么,吴蜀联合的机会便更加渺茫了。如果说东吴夷陵大败刘备,西蜀可以忍,那么东吴诱反西蜀三郡,西蜀又如何忍?这正是司马懿为曹丕出的又一条毒计,近一步挑拨吴蜀关系,破坏吴蜀本就已经崩塌的联盟。一旦吴蜀联盟彻底破裂,西蜀独木难支,诸葛亮的处境可想而知。

  种种迹象表明,此时的诸葛亮应该是殚竭虑病得下不来榻才是,但此时此刻的诸葛亮却正在小湖边垂钓。

  如果在刘禅不动声色轻描淡写地平了黄元之乱后,自己仍小觑这位少年蜀主的话,那诸葛亮便太不识实物了。诸葛亮无法揣摩刘禅的真正意图,刘禅若是真有力挽狂澜的能力,诸葛亮自然不会越俎代庖。自己需要的是一个安心相托的明主,并不需要一个可决断生死的英主。现在,自己需要的是一统天下霸业的功果,却不知刘禅肯不肯给自己这个机会去施展胸中抱负。

  诸葛亮在等,就仿佛数百年前自己在渭溪直钩垂钓。如果刘禅已有了退敌之策,那便说明刘禅有英主之谋,便不再需要自己了;如果没有的话......池边的鱼线突得绷直,诸葛亮忙提起鱼杆,一条锦鲤映着鳞光跃出水面,鱼尾甩出一串水珠溅在湖面上泛着七色炫光。

  “师父,陛下来探望您了。”

  天明垂首而立,轻声道,似生怕搅了诸葛亮的雅兴。

  诸葛亮眉头微皱:

  “这么快就来了?”

  说罢,将鱼杆交给天明:

  “好,我知道了。”

  却丝毫没有动弹的意思。

  天明见状,挠了挠头怯懦道:

  “师父,您不去床上趟着吗?”

  诸葛亮微微一笑看着天明:

  “今日正要畅谈,岂可装病错过大好光阴?”

  正说话间,却见园门处一个身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