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吴侯退军
合淝乃东吴进攻中原的冲要之地,曹军一直积极备战,防止东吴军入侵,不仅城坚壁厚,而且弓弩箭石甚是齐备。经过张辽八百勇士大破东吴军一役,曹军士气死而复燃,满城将士士气高昂众志成城。
反观东吴军,经此一役,将心大为受挫。尤其是吴侯,张辽退后良久,仍心有余悸。只不过,他到底是一方霸主人物,面对众将却从未表现出来。主将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人?一种悲观的情绪像瘟疫一样在东吴军中蔓延开来。
随后的半个月,曹军紧守合淝,东吴军四面围定合淝猛攻,但俱被城上守军击退,无攻而返,东吴将心愈发悲观,士气更为低糜。面对城坚壁厚的合淝,东吴军只能望洋兴叹,孙权等人料想此番难以攻克合淝,萌生退兵之意。
“报!”
但见一个军士满脸掩不住欢喜闯入合淝帅帐。
张辽面色一沉:
“怎么了?”
那军士闻言忙恭敬道:
“回将军,东吴撤军了!”
说话间,仍是掩不住满脸的喜色。
张辽、李典二人相视一眼,均看出对方眼中喜色。一旁乐进哈哈大笑,长身而起:
“真是太好了!走!咱们去看看!”
说罢,率先走出帅帐。
三人未至城头,便听到城头传来阵阵欢呼声,想来曹军守城甚是艰辛,东吴军乍退,心中滋味难以掩饰。见三人登上城头,声音小了不少,但脸上却都是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三人当即登上城头望城下观望:但见东吴栅寨俱已起拔,如潮水般退了去,但退军队伍队形齐整,甚是有素。
乐进见状更是欢喜:
“退了!终于他娘退了!”
李典点了点头,看了看张辽,却见张辽眉头深锁,似是思考着什么,不由道:
“文远,有什么不对吗?”
乐进闻言,看向张辽,却见张辽回目光道:
“曼成,你可觉得有些蹊跷?”
李典又看了看城下,此时,东吴诸寨都已退去,主寨才缓缓起拔,不由指向那主寨道:
“此寨可是吴主之寨?”
张辽点了点头:
“是了,我正觉得奇怪,吴军退军,缘何主寨押后?”
李典目光狐疑:
“确实有些蹊跷,只怕是诱敌之计。”
张辽听至此处,不由叹息一声:
“但这个诱饵确实太诱人了!”
乐进闻言圆眼滴溜溜乱转,突叫嚷道:
“若擒了吴主,此功大于天,管他呢!咱们这就下去杀他个措手不及!”
说罢,便做势要出城厮杀,李典忙阻道:
“文谦,不可胡闹!若中了奸计,只怕平白丢了性命!”
乐进急得猛的拍了一下墙头道:
“那便任由到嘴的肥肉跑了不成?”
李典没答应他,却听张辽道:
“不急!咱们且看他如何渡河!”
李典闻言,心中暗赞,张文远果然智计过人。
原来,孙权欲要退军,却需要渡过南淝河至南岸,方可退回江东。此处地处平原,无甚遮挡,城下形势一览无遗。若吴主真个断后,正可趁敌渡河再出城不迟。而欲渡南淝河,需得经过一个渡口——逍遥津。
吴侯孙权跨马立在逍遥津渡口前,身后徐盛、宋谦威风凛凛立于左右,再往后有数十名亲卫护在外围。
吕蒙、甘宁在北岸上指挥全军渡江,但见江上舟济齐发,小师桥上人头攒动,不多时便只余凌统、蒋钦两部。
凌统是深受排已,迫不得已后渡江,蒋钦却是心记吴主安危,自愿最后渡江。眼见着江北吴军渐少,蒋钦心中担忧,来至吴侯身前:
“主公,渡江吧?”
孙权回头淡然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合淝城,又望了望江上舟济南渡,桥上人潮涌动,淡然一笑:
“无妨!”
蒋钦朝徐盛、宋谦打了个眼色,二将会意道:
“主公,三军俱已渡江,若再不渡江,若敌军冲杀过来,只恐难以抵挡。”
孙权冷笑一声:
“区区曹军,何惧哉?”
说罢,仍是不急不徐立在岸边。
蒋钦三人相视一眼,隐约间似乎揣摩到了吴侯心思。
想来是前番张辽冲阵破寨,险些生擒吴侯,大扫吴侯颜面,以致东吴士气衰弱,军心涣散,吴侯此举自是为了立威。但身为三军统帅,这般置自己于险地,实非明智之举。
三将知道难以劝服吴侯渡江,眼下只能抓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