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迁都秣陵
孙权走后,张纮卧床长叹口气道:
“子布啊,汝计成矣!”
话音方落,却见后堂门帘一挑,露出一张布满皱纹的脸,长叹一声,坐在张纮床前,握住张纮的手道:
“我行此步,非吾之所愿。”
张纮深深看了眼张昭,那眼里似是藏有无数无奈。
佛门势大,野心不小。
张昭出此下策,亦是无奈之举,奈何自己未遇良人,也当有此着。
建业乃江南一隅,毕竟比不得吴地,俯视中原,便于一统天下。何况建业地的气运确实已经被秦始皇泄去了,一座方山,金陵气尽散。不过,张氏兄弟未曾想到的是,佛门气数昌盛,竟将金陵王气重聚,才有了建业六朝古都之名。
不表张氏兄弟算计,却说孙权出了张纮府,满脸笑意骤然而逝,仰头望天沉吟道:
“昔日孔明劝我迁都秣陵,怎的张纮也劝我迁都秣陵?莫非……秣陵真有王气?”
原来,昔年诸葛亮渡江与东吴结盟,曾经秣陵,特地骑马到秣陵石头山寻找决战地形。见秣陵山势,曾与周瑜言:钟山为首,如苍龙蟠伏东南,而以石头山为终,又似猛虎雄踞大江之滨。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以周瑜之才亦未曾生疑,毕竟要重聚秣陵王气,并不难。
只不过,秣陵不适合东吴俯视中原,故而,周瑜未曾提过迁都之说。而他未想到,诸葛亮却向孙权建议迁都秣陵。
诸葛亮之说自然大有深意,早在隆中,诸葛亮便曾提出隆中对,定下天下三分的良谋,而三分天下,荆州、益州乃必争之地。而孙权吴郡在侧,压力倍增,故而出此计欲令孙权迁都。孙权虽有所动,但想及诸葛亮的身份,便未敢轻信。但今日张纮重提此言,孙权倒不由得不信。也确是张昭计高一筹。
孙权刚回侯府,便有人报:
“吕蒙将军在府内等侯多时了。”
“哦?”
孙权闻报,不由加快脚步。他早便派吕蒙打探曹操动向,此时听到吕蒙求见哪能不急?
方入大堂,便见吕蒙,忙道:
“子明一路辛苦,曹操可有什么消息?”
吕蒙忙施了一礼道:
“不出主公所料,曹操已安排南征事宜,不出一月,怕便要挥师南下了。”
“多少人马?”
“四十万。”
“什么?”
孙权闻言大惊。
吕蒙见状忙道:
“但主公无须忧虑,依末将之见,曹操此番南征,似并未打算与我军一决雌雄。”
“哦?”
孙权闻言心下稍安:
“子明何以见得?”
吕蒙道:
“一路回来,我便思考曹操的部署,曹操虽号称四十万大军,但部署中却只有曹洪和程昱两部,加上本来屯驻合淝的张辽、李典等部,也不过十余万兵马,而且多是步骑兵。曹操的主力水军于禁部却仍在邺城练兵,显然尚未决意与我军决战。”
孙权眉头微皱道:
“看来,无论如何,用不了一年,曹操定要挥师南下了。唉!咱们还当早做打算啊。”
吕蒙点了点头又道:
“主公,曹操此番南下剑锋所向虽是我军,但自然也是冲着刘备去的。刘备现下正图谋西川,南线空虚,咱们不得不另做打算啊。”
孙权闻言冷哼一声:
“人心不足蛇吞象!刘备这厮端的无礼!本侯当初欲征西川,他百般不肯,现下自己却来图谋西川。且不管他,子明,张纮劝我迁都秣陵,你看如何?”
吕蒙沉吟片刻,他修的是武修,对五行八卦只是略通,但从战略上讲……吕蒙想及此节道:
“现下刘备图谋西川,我西线空虚,若迁都至此,地形险要,西北濒临长江,正可扬长避短。只是……”
孙权见吕蒙迟疑不语道:
“子明但说无妨。”
“末将曾听闻昔年秦始皇曾听说金陵有天子气,而绝了金陵的王气……”
孙权迟疑片刻方道:
“既已亡了金陵气,不是依旧没有保住他大秦的帝国?”
吕蒙闻言讶口无言,点了点头。
次日,张纮辞世,享年六十岁。
张纮去逝时,特意给孙权留了一封书笺,劝孙权亲贤远佞迁都秣陵。孙权阅罢,不由为之涕泣,遂决意迁都秣陵。佛门为此却也了不少心力,方才聚回了天子气。
正如孙权所料,曹操离了许都回转邺城后,本欲南征,不想恰逢丁夫人忌日,便先回谯县祭拜,而邺城交由五官中郎将曹丕代曹操执政。
不想,曹丕代政期间,河间府出现了大规模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