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檄文奇事

  袁绍与手下谋士议论良久,决定发兵曹操。于是与众商议起兵之事,直至午时,沮授等人方才退走。郭图却拉住审配留下,审配知道他有话说,便也留在袁绍府中。袁绍走出来与二人并排看着其他人远去的背影,郭图突道:

  “监军(沮授此时为监军)之计太过保守,确非随机应变之良策。”

  审配闻言颇为同意,挼着胡须点了点头。袁绍见状眼珠一转也点了点头。

  郭图又道:

  “如今出兵伐曹,沮授监统内外,势力过大,而其又无战心……”

  审配已然会意忙道:

  “此实为兵家大忌,另外,如今其在外统领军队,实不该干涉内政!”

  审配所言,意在指其权力过大,且兵政均有参与之心。

  袁绍闻言若有所思,点了点头。

  郭图见目的已达到忙道:

  “险些忘了正事。”

  袁绍侧眼视之,郭图忙道:

  “明公以大义伐操,当数曹操之恶,发檄各郡,声讨其恶,然后方可名正言顺伐曹。”

  袁绍闻言,拍了拍郭图肩头点头道:

  “公则所言甚是!”

  袁绍于是一面令孙亁回书郑玄,约刘备接应;一面令部署,将沮授部分为三军,由沮授、郭图、淳于琼各引一军,从而削弱沮授兵权,又令审配、逢纪为统军,田丰、荀谌、许攸为谋士,颜良、文丑为将军,起马军十五万,步军十五万,共兵三十万,兵发黎阳。而作书一事,也自安排了下去,却是自己的金牌写手——陈琳。

  陈琳字孔璋,此人虽为凡夫,却颇有文采,乃是建安七子中最年长之人。灵帝在位之时,便为主簿,曾谏何进勿引地方武装入京,何进不听,后遭董卓之乱。

  陈琳逃至冀州避乱,正碰上袁绍,二人早在京城之时便同朝为官,自是颇为相知,便归了袁绍,袁绍平日文书多为陈琳起草。

  不表人间,却说天宫之上九宵殿前,玉帝正坐大殿,忽见队列中少了闻仲。闻仲在天宫素来猖狂,见玉帝也只是微躬身形,但天宫礼仪也不敢不尊,也需在殿前听令,玉帝见状道:

  “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何在?”

  早有太白金星奏道:

  “启奏玉帝,前些日子狮子大闹天宫,天尊难归天庭。正巧人间妖星显现,天尊便未禀明圣上,下界降妖去了。”

  玉帝闻言微微点了点头笑道:

  “这却是好事,那妖星可曾灭得?”

  太白金星道:

  “现已伏诛。”

  正在此时,托塔天王李靖出列道:

  “启奏陛下,普化天尊确实除了妖星,功德无量。只是此时却欲在人间兴王霸之事,正四处兴兵作乱。”

  李靖乃西方燃灯古佛驾下弟子,后来封神一战与阐教诸仙并肩作战,关系匪浅。且其在天宫亦是颇有实权,与闻仲冲突颇多。眼下众神都知此时正是对付闻仲的好时机,但阐教诸神不好直言此事,由李靖出头正是正理。太白金星见李靖说话,便也不好再开口。

  玉帝闻言略思片刻道:

  “如今讨伐的可是当今丞相?”

  李靖欠身道:

  “正是此人,此人名为曹操,本为南莱仙岛上修炼的一条青蟒,早年因冲撞了人皇龙气,导致汉室早衰五十五年。”

  玉帝点了点头哦了一声没做言语。

  只听李靖又道:

  “如今此人却是抚佐人皇,剪除诛雄,或可保得汉室江山。”

  人皇关系,天庭早已做得通透,若宜其主,诸多变化,凭添了无数变数,玉帝点了点头道:

  “却也算一琢一饮。”

  李靖道:

  “正是如此,只是如今普化天尊天眼未开,忠奸难辩,善恶难分。又因妖魔环绕,以致有争人皇之心,大为不妙啊。”

  玉帝闻言笑道:

  “此乃逆天而为,怎么使得,糊涂啊糊涂。”

  话锋一转道:

  “听说这曹操得了头风之病?”

  太白金星点头道:

  “正是。”

  玉帝取出一道灵符道:

  “近日从老君那里求的一道灵符,可抑此症。如今新一代人皇即将现世,若这曹操果是忠臣,则也算我天宫一大助力,若其有不轨之心,则还教他受那头痛之苦。“

  李靖道:

  “陛下圣明,只是着何人前去?”

  玉帝闻言将目光落向太白金星道:

  “还要烦劳李长庚下界一趟“

  李靖又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