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p; 反而没有在现场的网络观众抵抗力更强,看见现场观众的反应,还有人在质疑这是不是在群众演员做戏,还没等粉丝出手,季导的忠实观众就已经喷了回去。

  【还群众演员?你不知道季导拍综艺是出了名的真实吗?之前有个八卦杂志为了搞季导,找了一百多名群众演员去参加季导事先的现场观众挑选,结果一半在第一轮筛选的时候就被踢了,剩下的群演最多也就坚持到倒数第二轮,最后没有一位群众演员成功到现场当观众】

  【每次季导录节目之前,都有人在网上高价现场邀请函,你看谁拿到了吗?】

  【这个憨批,怕是不知道季导的现场观众都是一人一票制的吧?】

  发出这条没事找喷弹幕的观众立刻就隔着屏幕被围观群众的口水喷了一脸,讪讪地潜水。

  杜若隔几分钟就给锅里煮的鸡翻一个面,鸡的颜色也慢慢从偏白的肉粉色到泛上金黄。结束时间将近,杜若将一开始就泡下的荷叶放在了白瓷盘上,将已煮至金黄色的鸡放在荷叶中线处,用刀划开捆着鸡的棉线一端,手指提着棉线,迅速而轻巧地将棉线完整地扯了下来,却没有破坏鸡整体的形状。棉线末端离开鸡皮的那一刻,杜若右手拿起碗,将先前勾好的酱汁淋下。棕色的酱汁裹挟着充盈的笋丁、肉末和菌粒,从鸡的顶端翻滚到翠绿的荷叶上。

  最后一粒笋丁落定的同时,结束的铃声恰好响起。

  第十四章

  节目最后一轮比拼的分数将由选手互相评分、专家评分和观众评分综合决定,最先进行的是专家评分,然后是选手的互相评分和观众评分。

  已经完成的四盘菜都被统一用盖子盖住,由工作人员放在餐车上送上来。先后顺序由即时的抽签决定。

  杜若不巧抽到了末签,最后一个上菜。

  第一道菜是付梦瑶的大烩饭,因为拿到的食材里没有荤菜,她便干脆借着“武林”这个题目,用手上的食材改了一道算与少林寺有点关系的素斋。

  香菇和笋都勾出了汁,泡软了白花花的大米饭,黄澄澄的汤汁让白瓷碗中的烩饭格外诱人。

  所有的材料都是简单又常见的,配上付梦瑶家常菜的烧法,反而有一种独特的温馨。

  专家评委席最中间的老者吃了一口便放下了勺子,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其他几位专家的表情也很平淡。

  “这道菜用简单地原料保留了食材原始的风味,挺朴实的,也挺好的。”第一位评委微笑着点评道。

  第二位评委说的也不过是一堆有的没的温和废话,第三、四位评委的评价也算委婉,但显然也并不是很满意。

  等到最后一位评委,老者放下筷子只是眉头一挑,淡淡道,“一般。味道没有完全浸透,浮于表面了。食材处理的也就勉强。”

  付梦瑶的表情因为老者的评价稍稍有些不自然。

  最后专家打分当然不高,综艺效果加成的前提下也只有80。尽管如此,靠着观众评价和内部评分的89分,综合下来还是拿到了85.4分的成绩。

  许唐的思路和付梦瑶差不多,区别只是付梦瑶选了少林斋菜,他则挑了武当素斋。只可惜排在了付梦瑶后面,又因为撞了思路,最后综合分数只拿到了84.2。

  见到付梦瑶和许唐的打分,后面的人都临时做了调整。白圆上场的时候,只听远远传来一句——

  “小二,打一壶老酒,切几斤熟牛肉!”

  “哎,来嘞。”

  白圆替换了负责上菜的工作人员,自己穿成了古代跑堂小二的模样,大声应答着将菜推了上来。底下穿出阵阵笑声,现场的气氛一下子松快了下来。

  白圆瞧着像模像样地鞠了个躬,“我准备的这道菜啊,叫‘几斤牛肉’。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你想啊,这古代的绿林豪汉、武林侠客,去吃饭的时候最常说的是什么呢?是不是就是这一句‘来几斤牛肉’?所以啊,我这道菜就叫‘几斤牛肉’!”

  这一番俏皮话下来,底下观众都在憋着笑呢,几位评委脸上也不带上了些笑意,只有最中间的评委表情还是淡淡的。

  白圆做的这道熟牛肉,用了古代普遍的做法,即加清水加酒加酱油,清炖后切片浇汁。

  “虽然烧法原始,但白圆火候控制的好,牛肉片的薄,酱汁已经均匀地从片的间隙中渗透进去,你们看,我夹起牛肉的时候,还能看到分明的肉质纹理和晶莹的酱汁。”

  “这道菜的口感,和专门上桌的酱牛肉也差不了多少,但却没有用太多调料,比较健康。”

  连着几位评委都对白圆的这道菜表达了赞扬,最后到老者的时候,他夹起一片细细咀嚼后,放下筷子评价道,“按照古法牛肉的标准来看,刀工不错,火候的把控差了点。这一场的主题是‘武林’,你的想法不错,可惜有些拘泥了,可以适当地延伸一下,比起完全地符合古代的参考,适当进行一些改良可能会让这道菜更出。”

  白圆听完老者的点评,若有所思地恭敬点头。最后几位评委给出了91的平均分,和其他评分综合后,白圆以90.4分的高分暂居第一。

  最后一道便是杜若的菜。

  “我做这道菜的灵感从《水浒传》里来。”

  杜若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