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①

  从孙家出来上了马车,绣珠递过凉茶,她仰起脖子咕咚咕咚几口喝干,放下茶盏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大瞪着双眼出神。

  “姑娘,怎么样了?”巧珍问道。

  “死了,我看着她咽的气。”乔容又喝一盏凉茶,勉强镇静下来,“打发人去西安三姐夫,把那些口供拿回来给我,告诉他此案就此了结。”

  巧珍忙问:“曲县丞哪儿怎么交待?”

  “哪里有什么县丞,你以为县丞那么好请?”乔容嗤笑,“只有三姐夫是衙门里的人,其余人都是丁泓手下的漕帮弟兄。”

  “姑娘设想得太周密了。”巧珍赞叹道。

  绣珠附和:“姑娘一向聪明。”

  “行了,别拍马屁,说正事要紧。”乔容摆摆手,问巧珍道,“前日里我给你的房契你可看过?”

  “奴婢是睁眼瞎,看也白看。”巧珍撇嘴自嘲。

  “房契换成了宝来的名字,绣坊是他的了。我离开后,你帮着他将母亲和弟弟妹妹接到杭城来,宝来娘和二妞都是刺绣好手,绣坊里添了人手,生意会越来越好,天来也到了进学堂的年纪,宝来一家和和美美的,我也就放心了。”乔容说道。

  “姑娘为宝来想得真周到,就差帮他娶一房媳妇了。”绣珠说道。

  “确实是缺个贤惠的娘子。”乔容看着巧珍,“我看你跟宝来十分合得来。”

  巧珍忙忙摇手道:“我只当宝来是弟弟,姑娘别乱点鸳鸯谱。”

  “巧珍姐姐家中给她定亲了,对方是个木匠,来绣坊里看过巧珍姐姐,一看到她就挠着头傻笑……”绣珠嘿嘿嘿得学了几声,又粗声粗气学木匠说话,“巧珍,我给你做了个装针头线脑的匣子,抽开匣子盖,各色丝线放在不同的小格子里,一眼就能找到,针放在这个圆筒里,用的时候从小孔里倒出来,不会扎着手,上面这个把手方便拎起来就走,下回呢,我再给你做个梳妆用的匣子。”

  巧珍红着脸打她,绣珠正躲得起劲,乔容两眼一眨不眨看着她:“绣珠你呢?觉得宝来怎样?”

  绣珠立马黑了脸:“我要陪着姑娘回延溪去。”

  乔容忙道:“你也老大不小的了,还能跟着我一辈子不成?”

  “就跟一辈子。”绣珠倔强说道,“姑娘到那儿,我就到那儿,等唐公子回来,姑娘跟他成了亲,我就在他手下挑一个最勇猛的男人嫁了,他若不回来,我陪着姑娘一起等……”

  “说什么呢,什么回来不回来的,打嘴。”巧珍作势捂住她嘴,“唐公子一定会回来的。”

  乔容咬了唇没有说话。

  小河街巷口下了马车,一眼看到叶先生,她与宁儿坐在院门外石凳上,对着巷口翘首以盼。

  因为临走之前有些事要交待,是她请叶先生来的,没想到来得这样早。

  乔容疾步迎了过去,歉然看着叶先生道:“劳先生久候。”

  叶先生和气说道:“刚来,也就等了半盏茶的功夫。”

  乔容忙亲手扶叶先生站起,比手道:“先生请进去说话。”

  进她的卧房坐了,叶先生看着她:“四姑娘,有少将军的消息。”

  乔容心中一颤,忙忙低下头去,她不敢看叶先生此刻的神色,她生怕看出,叶先生带来的,是他的坏消息。

  一个多月前,叶全来了一封书信,叶先生到后,顾不上拆开来看,忙忙亲自给她送了过来。

  可是,信中只提到齐河一位余姓的金匠与京中一位姓黄的古董商人,没有只言片语提及唐棣。

  这样的消息令她觉得,也许唐棣还活着,可是,得不到确切的消息之前,她的心一直坠在深渊。

  叶先生猜出她的心思,忙忙说道:“我觉得,算是好消息。”

  她猛然抬起头来,殷切看着叶先生催促道:“什么样的好消息?先生快说。”

  “今日一早,叶全派了人来,说是有些话不方便在信中说,打发人来传个口信。据派来的人说,西北边境起了战事后,皇上命齐王带队出征,齐王到了军中后,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军中士气大振。

  最后一场血战中,齐王与少将军一起带领先锋部队在前冲锋,打得敌军节节败退,将敌军逼退到一处密林边缘的时候,齐王杀得性起纵马直追,少将军连呼危险,齐王没有听到,打马疾驰进了密林,少将军忙拨马跟了进去,叶全带人随后紧追,密林中有惊无险,从密林里出来,所有人都松可一口气,密林前方是一片荒地,敌军就在远处奔逃,少将军已追上齐王,劝他穷寇莫追,叶全与其他将士勒马等候撤退的命令。

  变化骤起不意,密林两边突然杀出大队人马,数倍于我方,他们迅速集结在一处,将齐王的亲兵与前锋部队断为两截,前面是齐王与他的亲兵还有少将军,后面是叶全和其余将士,他们心急如焚,与对方一场激战,直打到黄昏时分,对方突然鸣鼓兵,敌人如潮水般退去,前面的人已踪迹全无,他们找了三日三夜,在一个山谷中找到一堆尸体,他们将尸体一一搬开,齐王的亲兵都在,只少了少将军和齐王。

  唐将军在幕僚建议下,将所有人葬入一个大坑,对外说是少将军阵亡,自己伤心之下一病不起,齐王则在将军府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