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②⑤章

一个人太累了,我也不放心,我想给您搭配一个人,也就是给您找个帮手。”

  “谁?”

  “看好一个人,但是还没有找他说,是徐海泽。”

  “海泽那个孩子啊!”徐老爷子猛然一悟,明白颜微妮的深意。

  “我听说海泽的手很巧,做木工做的好,种菜也种的好。农村冬天没有农活,都在家里闲着,要是我出工钱的话,他娘应该让他来吧。爷爷,你了解海泽吗?”

  “见过那个孩子,是个好的。妮儿,你打算要几亩地?我去找找长贵。”

  “爷爷,我去吧,我去大姨家的时候顺便说说就行。”

  ---

  之前,徐长贵父母家因为孩子多,日子过的比较紧巴,特别是给徐长贵的二哥三哥娶媳妇还拉了饥荒,到徐长贵这里,家里实在是没有钱拿出来给他娶媳妇了。

  可岁数到了,不说媳妇生理上也受不了,小脚产婆就把她娘家的一个侄女说给了徐长贵。当年,徐长贵小伙子人长的精神,脑瓜子又灵活,曹家姑娘是一眼就相中了他,哭着喊着死活要嫁给徐长贵,就是不要彩礼钱也嫁,倒贴也嫁。

  可,徐长贵看不上曹家姑娘。

  徐长贵看上的姑娘,人家看不上他家的经济情况。

  拖了一年,徐长贵还是娶了曹家姑娘。曹家姑娘不但长相很是一般,那脑瓜和徐长贵差着不是一星半点的,怎么说呢,农村话就是:“愚”。

  “愚”正好和“灵”相反。

  要是说一个人有点“愚”,就是说那个人脑袋缺根筋,心眼一点不活泛,那脑袋里就是水和面粉,不动还好,一动全是浆糊,不但脑袋不好使,手上也不行,不管做啥,肯定是达不到及格水平的。

  但是,曹姑娘能生,刚嫁过来一年就生了一对双胞胎,全是小子,又过了两年,生了一个姑娘,要不是计划生育,还不知道得生多少个呢。不但能生,好像也旺夫,她嫁过来没几年,徐长贵就当上了村长,家里起了一个院子,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颜微妮回家让孟玉琴做了三身衣服,反正小孩子长的太快,衣服尺寸不用那么精准,往大里做就是了,大了不怕,今年挽起裤脚袖子穿,明年穿正好。若是再接上一块,又能穿一年。

  颜微妮拿着那三件衣服就去了徐长贵的院子,正好,一家五口都在。之前的曹姑娘现在的曹婶子见了颜微妮忙着打招呼:“妮儿来了。”

  “嗯,婶子,我妈这几天得了空,给海波、海涛、海玲做了件衣服,让我给送过来。”

  徐家挺传统,起名字都是按族谱来的,徐长贵是“长”字辈,他儿子是“海”字辈。

  “哎呀妈呀,还给做衣服了,你妈也没看见我家的孩子,尺寸能做的准嘛!”曹婶子这么说着,她是笑着说的,她真是笑着说的,不是假的。

  你看看,她是有多不会说话,可,她真没有坏心。

  “我妈没有见过,我不是见过嘛,回去跟我妈说了说,我妈就估摸着做了,来,穿上试试,不合适我拿回去改改。”

  “行,先试试。”曹婶子接过衣服,拉过孩子,一个一个的帮着套上。

  徐长贵瞄了一眼衣服,看着面料样式都不错,是费了心的,便说:“妮儿,你妈还看着一个孩子,以后别让你妈忙乎了,回去替我说声谢啊。”

  看,徐长贵比他媳妇强吧?

  曹婶子看看穿着新衣服的三个孩子,真是人靠衣服马靠鞍,本来流鼻涕流哈喇子的泥孩子这么一打扮,还真好看了几分。

  “呀!还挺合适的哩!裤腿子长一点,长一点正好,现在挽起来穿,等明年放下来又能穿一年。”

  “合适就好,行,四叔,四婶子,我先回去了。”颜微妮告辞,她是有事,可是做人做事不要那么急,太急,吃相就不好看了。

  “这就走了?咋不坐会儿?”

  “我妈妈一个人在家带俩孩子我不放心,回去帮着带带弟弟妹妹。”颜微妮边说边往外走。

  “站着干啥,你去送送妮儿!”徐长贵看着自己老婆傻站在那里气不打一处来,呵斥了一句。听到他呵斥,曹婶子一哆嗦,赶快迈步要送出来。

  这傻婆娘,像个死狗似得,不拉不动!唉!要不是看在仨孩子的份上,早不要她了!徐长贵胸中一口闷气,掏出一颗烟,划洋火点上。

  没有办法,自古以来,就是:好汉无好妻,赖汉挂花枝。

  和徐长贵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和黎润民就不了,颜微妮直接说:“大姨,大姨夫,我想租点地,今年冬天接着种蔬菜大棚。”

  黎润民和高金凤先是一愣,接着互相对视一眼,由高金凤发言:“妮儿,你想租几亩地啊?你不是在你家院子里种蔬菜大棚吗?怎么,不够吃吗?”

  “大姨,去年院子里种的只够自家吃的,今年我想租地种大棚蔬菜是要卖了挣钱的。我知道村里的地是集体所有,现在是家庭承包制,是按一家的人头分地的。我就想请大姨大姨夫帮我出出主意,想想,我能花钱租到地吗?”

  高金凤和黎润民都低下头想,颜微妮这个想法相对超前,她/他一时接受不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