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分封

误”

  “封二公子高孝珩为广宁王,录尚书事,珩儿武艺高强,就留在京中统领京城兵马吧”

  从一开始的欣喜若狂到现在已经满脸遮不住的怒意,元氏的表情可谓十分精彩,啪地一声手里的茶盏也翻了个儿,跌碎在地上。

  一室静若寒蝉,只听见高洋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封三公子高孝琬为河间王,领光禄大夫,秩俸二千石!”

  光禄大夫虽也算是一品大员了,但乃是文职,不仅统领不了兵马,还得在御前伺候,听皇帝吩咐办事,这是实打实的明升暗降了。

  元氏已按捺不住怒意了,“皇帝……”

  话还未说完便被高洋截了过去,“朕金口玉言,瑜儿,珩儿,琬儿,还不快谢恩领旨,至于瓘儿……”

  若论起家世背景,高孝瓘不仅是庶出,母亲连个姓氏都没有,是四岁时高澄从府外接来只说是流落在外的孩子,排了齿序,入了族谱,高洋对他的疼爱宫中众人都看在眼里,也难保高洋会过继他当嫡子,毕竟连生母都不知道是谁,自然也不会有外戚弄权了。

  “皇上,瓘儿年纪尚幼,恐难担大任!”

  自古便没有先封王再入宗室的道理,元氏也知此刻已尘埃落定了,却也容不得一番苦心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朕自然知道”高洋看了一眼高孝瓘,见他依旧立的笔直,没有丝毫羡慕嫉妒之心,心底暗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对这孩子寄予厚望,当然不会此时就给予高官厚禄,要知道这些功名利禄有时候也是枷锁,他并不希望高孝瓘就止步于此。

  “端午一过,阿瓘也就年满十二了吧,是时候建功立业了,皇兄如你一般大的时候就已经上阵杀敌了,如今镇守幽州的段将军手底下还缺一个都指挥佥事,他之前上过几次折子给朕都没有合适的人选,如今正好派你去历练历练”

  都指挥佥事不过是从三品的武职,而幽州更是西北边陲,天寒地冻不说不时还有柔然出兵袭扰,这可真是一件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苦差事。

  一言既出,殿内众人都怔了怔,连元氏都有些缓不过来劲来,片刻后脸上又重新挂起了慈爱的笑意。

  “瓘儿,你皇叔这是有意栽培你呢,还不快领旨谢恩”

  “皇叔,此事不妥……”先出声反对的居然是高孝琬,元氏有些恨铁不成钢,怒瞪了他一眼,“你皇叔金口玉言,哪轮得着你在此……”

  顶着元氏的眼风他仍是跪了下来,“瓘儿年纪尚幼,塞北苦寒恐怕并不适合历练,若是皇叔有心栽培不如就让他在骁骑营里当个参将也好啊!”

  “放肆!朕圣旨已下岂有反悔的道理”高洋一把扫落了桌上茶盏,怒气冲冲,“朕心意已决,高孝瓘你是接不接旨?!”

  若说没有一丝嫉妒之心那是不可能的,众兄弟都加官进爵,只有他相当于被左迁塞北,少年眼里流露出了一丝不甘心,然君命不可违,他仍是缓缓跪了下来,将头抵上了冰凉的大理石板。

  “臣,高孝瓘领旨”

  这一刻他终于感受到了什么叫皇命如天,什么叫身不由己。

  “延宗和绍信年纪尚轻,日后再行封赏,今日就到这里罢,朕也乏了,都退下吧”

  “是,微臣告退”

  从坤宁宫出来时高孝瓘落在了最后,高延宗和高绍信还在贪玩的年纪,这场政治危机也与他们无关,两个人打闹成一团去扑花丛中的蝴蝶,欢声笑语传出了很远,看着不由得叫人歆羡。

  “阿瓘,还在想呢?”高孝琬回过头来等他,见他神色仍有些郁郁寡欢,不由得关切道。

  高孝瓘心中一暖,勉强撑起一个笑意,“哪里,刚才多谢三哥出言关照了”

  “你我本来就是兄弟嘛,哪来这么多客套话”

  两个人年岁相差不大,但高孝瓘仍比他矮了一个头,身形也瘦弱,皮肤白净的就跟小姑娘似的,从小也是沉默寡言的性子,他这个做哥哥的自然也有几分真心实意的爱护。

  “段将军可是我大齐的中流砥柱,军中有‘不败战神’的神话,在他帐前效力可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机遇,莫说是你,就连我都有几分心动呢,你放心,你此去不会太久,等个一两年,皇叔气消了,我再去求他,定让你平安归来”

  他自幼流落民间,连生母都不知道是谁,自从记事起就在街上乞讨,每天过着被人呼来喝去,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

  自从七年前被父亲接到王府里之后日子才好过了一点,但府里众人谁又不是见风使舵,看主人眼色行事呢,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他虽衣食无忧,但亦处处如履薄冰,父亲公务繁忙,能给予他的温暖不多,是以他刻苦练剑习武,只为博得他一两句夸奖,别人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东西他往往要竭尽全力,比如说父亲的宠爱,比如说功名利禄,如果说之前还有怨,还有恨,此刻高孝琬的话让他体会到了久违的温暖,一阵暖流缓缓流过心间,让他眼眶一热。

  “嗯,多谢三哥了”

  “看看你,又说谢字”

  两兄弟谈笑着走远,在这森严巍峨的皇宫中流露出了少有的脉脉温情。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