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范屯

  傍晚五点半,邵父和邵母一起下班回来了。

  邵父叫邵连仁,在家排行老三,大哥邵连英在红星半导体厂当车间主任,二哥邵连杰在家务农。

  原本邵连仁也该在家务农,后来跟清水镇上的姑娘,也就是现在的邵母李凤英处对象、结婚,才把户口迁到了清水镇。

  这处小院子也是邵李两家各出一半钱买的,因为李家舍不得闺女在乡下吃苦。

  夏天的五点半天还大亮着,邵迎春姐妹三个把饭菜端出来摆在院子里。

  晚饭是两合面馒头,土豆炖豆角,西红柿拌白糖,另外又洗了两根黄瓜和一把水葱,加一碟酱。

  “你听说没,镇府办要拆迁,听说要搬到咱这块,要真成了,到时候咱家都能搬到楼房里了。”李凤英眼里带着憧憬。

  清水镇上大多数是平房,能住上楼房的都不是一般人。

  姐弟几个都挺高兴。

  除了邵迎春。

  所谓的楼房不过是筒子楼,就是三四家共用一个厨房和厕所的那种,前世他们一家在那个十几平米的单间里挤了五六年。

  因为是一楼,十分潮湿,又不能烧炕,李凤英还得了风湿。

  后来邵连仁入狱,李凤英到处奔走上访,在一个大雪天跌进了深沟,整整一夜,被人发现的时候早就没了呼吸。

  邵迎春想到这些用力咬紧了筷子,还是一旁的小妹邵迎秋看到她不对劲,“大姐,你咋了?”

  邵迎春回过神,笑了笑说没事。

  想着前世搬进筒子楼是在一年后,烦躁不安的心这才稍稍放下来一些。

  李凤英还在兴高采烈的说着,突然发现邵连仁有点心不在焉,忙问他怎么了?

  “明儿礼拜天,你不是要上他姥那吗,你们娘几个去就得了,俺就不过去了。今儿爹叫人来捎信,叫俺明儿回去一趟。”邵连仁掰了口馒头塞嘴里。

  邵老爷子和邵老太跟邵连杰在一块过,住在清水镇东十五里地的范屯。

  李凤英一下子戒备起来,装着若无其事道:“不是上个礼拜刚回去过,是有啥事咋地?”

  他们平时是一个月回去一趟,而且昨天才得了转正的信,她难不多想。

  不过想在厂里上班必须是镇上户口才行,李凤英的心又放下来一些。

  邵连仁摇头,“也没说啥事,明儿俺回去就知道了。”

  李凤英的心又提了起来,自家男人耳根子软,她可不放心,“他姥那啥时候去都行,明儿我跟你一块去范屯。”

  邵连仁拿着筷子的手一顿,捎信的人说让他自个回去。

  “那我也去,姥前些天说身上没劲,正好上奶家看看能不能偷摸几个鸡蛋给姥送去。”邵迎春也赶紧道。

  虽然凭票够买是大趋势,但总有些例外的,有些人家里口粮不够吃,托熟人偷偷在乡下买点粮的也不少,只要不被发现就行。

  “你姥没白疼你。”李凤英一脸的欣慰。

  爹妈和大姐都去,剩下的三小只也自然得跟着。

  邵连仁没了法,只能答应。

  翌日一早,一家人吃了早饭就上了通往范屯的客车。

  出了清水镇就是乡道,坑坑洼洼的颠簸的厉害,一直坐了大半个小时才到了范屯的村道,从这里下车,还要走上三里地才能进村。

  李凤英虽然和婆婆不对付,但她好面子,每次来都不空手,来之前还特意把家里的两块布带上了。

  邵迎春一家进了村口,迎面正碰上给生产队喂猪的刘三婶,她丈夫早年给大队干活压折了腿,村上为照顾他们就把喂猪的活给了她。

  刘三婶性格泼辣,为人也很爽利,见了李凤英顿时笑开了,“呦,这不是邵家老三来了吗,这又拿了啥?”

  李凤英把布包往上提了下,“这不是合计着再过些日子就上秋了,给他爷奶扯两块布做件衣裳。”

  村口大榕树下坐了一帮闲唠嗑的家庭妇女,闻言都看过来,纷纷夸李凤英孝顺。

  李凤英也眉开眼笑的闲扯了几句,一家人才进了村,穿过两条街来到老邵家。

  乡下的院子比城里的大的多,宽敞的大院套,四周垒着土坯墙,院子里一条小路直通主屋。

  两侧各三间东西厢房,原本是给邵连仁兄弟三人结婚娶媳妇用的,现在只有西厢房住了邵连杰一家,东厢房整个空出来,逢年过节邵连英和邵连仁一家来就住在这里。

  院子两侧是两大片菜园子,初秋时节绿油油的一片。

  左侧靠墙根是猪圈,右侧主屋窗下是鸡圈。

  邵连杰听到动静迎出来,过分的热情让人有种黄鼠狼给鸡拜年的不安感,“老三,不是叫你自个来吗,这大热天的,还把弟妹和孩子们折腾来干啥?”

  说着把众人让进了屋。

  正房是三间土坯房,把西头一间是灶间,剩下的两间是打通了的,邵连仁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