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
韩非的《孤愤》、《五蠹》等文章,对他极为敬佩,感叹地说:“太好了,如果我能见到此人,跟他交往,那真是死而无憾。”后来韩非到了秦国,他给秦王上书说:“现在秦国地方千里,雄师百万;如果你听我的话,就可以一举灭掉六国,征服天下;否则,可以砍掉我的脑袋。”可惜,韩非太正直了,他虽有破六国之计千条万条,可保护自己的计策却给忽略了,以致锋芒太露,引起李斯的嫉妒。这时的李斯,完全是一个恶毒的小人,于是在秦王政面前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他总是替韩国着想,不会真心为秦国出力。”结果秦王听信了李斯,便把韩非关进了监狱,李斯趁机迫使韩非自杀。最后,韩非以生命的代价悟出一个道理,对士人最大的迫害,是来自那些贪位保位的士人。后来,秦王政发觉自己错了,准备下令赦免韩非时为时已晚了。我时常想,假如李斯和韩非联手辅佐秦王,未必得不到富贵,说不定,在关键时刻,可以防止赵高之类的奸邪之徒的迫害,而李斯如此残忍、丧心病狂害死了与自己无冤无仇而且有同窗之谊的老同学,而他后来的结局莫非是一种报应?
李斯出身于知识分子。史书说他“青年时正直、上进、好说。”对此,我不持异议。大多数知识分子都有正直、善良、追求真理主持正义的品性。然而,有一些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一旦进入官场,却莫名其妙地丧失本性,成为私心极重、恶毒无比的官僚,他们的人格扭曲,心灵变黑,反过手来,残酷地迫害自己原来的同类———知识分子。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就是由李斯首先提的建议,他写了有名的《焚书议》,秦始皇很欣赏,于是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焚书,把各诸侯国史书和私人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等通通烧掉,并于公元前212年,又把460多名儒生全部在咸阳附近活埋。此举残忍到极点,也愚蠢到极点。如果李斯嫉妒韩非说明李斯是小人,李斯建议焚书说明他已成为封建专制的走狗,成为迫害狂、杀人狂,成为迫害知识分子的凶手。
李斯最大的人生失败是助纣为虐,丧失了起码的做人立场,以致和奸邪之人同流合污。当时,秦始皇出巡到河北沙丘,突然病危,死前令赵高写一封诏书,让长子扶苏赶回咸阳办丧事,有意让他继位。诏书没发出,秦始皇就死了。其实,立长子扶苏为帝是顺理成章之事,不易引起动荡。可身为掌管皇帝玉玺和车子的赵高却心怀私心,想立与自己关系密切年幼无知糊涂的胡亥为帝,在此重大历史关头,李斯身为丞相,掌握着最高权力,本应从国家安危百姓太平着想,主持公正,然而他却抛弃了起码原则,同赵高共同扶胡亥上台,结果很快导致赵高作乱,诛杀了公子扶苏、大将蒙恬及其弟弟蒙毅、右丞相冯去疾等,连坐者不计其数,秦始皇的20多个儿子和10多个公主也被杀,搞得宗室震荡,人人自危。而赵高更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加深重的灾难。此后,赵高设计杀死了李斯全家。此后不久,秦朝在农民起义的洪流中很快土崩瓦解成为有名的短命王朝。可以说,李斯,在秦王政统一天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他又亲自参与毁掉秦王朝江山的行动。可谓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秦王朝已离我们远去了。那段历史离我们远去了。李斯远去了。然而李斯的荣辱却留给我们很多值得玩味的东西。李斯是很有才干、很有才华之人,然而,他的低劣品质却成为他致命的弱点,他帮助了小人,最后被小人所害。可谓自掘坟墓,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