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二十三章诗仙真迹

  介绍完 得到这件国宝级古董文物的经过,叶天这才说到大家最关心的内容,这件国宝级古董文物究竟是什么。

  他先是看了看现场众人,然后微笑着朗声说道:

  “这个鎏金紫檀贴盒里装着的,就是那件著名的,在唐朝时期流传到日本的诗仙李白真迹,《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贴》,……”

  话刚说到这里,这座温馨而雅致的客厅,直接就炸锅了。

  在座那几位道:

  “没错,这个浮世绘风格的鎏金紫檀贴盒里装着的,的确就是那件著名的、让国画大师谢稚柳先生临终时依旧心心念念的李白真迹,《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贴》。

  公元753年,也就是天宝十二年,诗仙李白游历幽州后来到历阳,当时正值大雪纷飞,历阳县丞设宴招待李白,在席间,李白兴致颇高,频频举杯畅饮。

  跟以往一样,在醇酒美食的助兴之下,李白赞赏历阳的山美、水美、酒美,唯独人不美,因为没有人陪他喝酒,于是在席间赋诗,《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为这场酒宴留下了最完 美的注脚,流传至今。

  据传说,李白做这首诗的同时,也借着酒兴将其书写了下来,然后赠送给了与他关系不错的日本遣唐使,日本遣唐使随即将这幅李白真迹带回了自己国家。

  这幅法帖被遣唐使带到日本之后,就被奉为日本国宝之一,长期收藏在日本福冈县太宰府市的筑紫观音寺,到江户时期成为了小仓藩藩主细川家族的私藏。

  到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开始废藩置县,旧藩主本人必须搬到东京居住,业已没落的细川家族被迫出售这幅法帖,同时还出售了其它一些中国古董文物。

  后来几经辗转,这幅诗仙真迹,《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贴》,于上世纪中期被日本著名的古笔收藏家明日香宁范收入囊中,收藏于其位于京都的书木书库中”

  听到这里,现场这几位道:

  “为了考证《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贴》的真伪和历史文化价值,明日香宁范及其后人曾经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跟中国文博界就这幅珍贵的法帖进行了深入交流。

  1986年4月,时任国家文物局古董书画鉴定组组长的谢稚柳先生,去日本考察时曾经见到此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像,谢老先生鉴定这为诗仙的真迹。

  谢老先生在寄给陈佩秋先生的家书中提到:‘惊见李白嘲王历阳帖,笔力劲健,气势遒迈,书风符合唐代法书风格,为唐人墨迹,许李白真迹谓然,尤足珍也’。

  1987年,明日香宁范曾带这本法帖来中国,求教于时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史老先生,史先生组织了大批,这就是创作于公元750年前后的唐代书法作品,而且极有可能就是诗仙李白的真迹!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爆发了二战以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度过经济危机,很多日本大收藏家纷纷抛售手里的藏品,这幅法帖就此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能交换到这幅《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贴》,对我而言,可以说是一个意外、更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在肯塔基路易斯维尔机场进行交易时,我当场做了一番仔细的鉴定。

  经我鉴定,这幅国宝级别的《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贴》,的确创作于天宝十二年,也就是公元753年,看不到一丝伪造痕迹,书法流畅自然,极具唐代书法的神韵。

  由此确定,这幅法帖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出自诗仙李白之手,剩下得那百分之一,需要对比一下故宫的李白真迹,《上阳台贴》,就可以得出最准确的答案了。

  现在,我把这幅流失海外一千多年的国宝带了回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请您各位仔细鉴定一番,并跟故宫里的李白真迹对比一番,然后将这件宝贝供奉起来!”

  说完 之后,叶天就冲现场这些顶级专家学者点头致意了一下,这就准备打开茶几上的鎏金紫檀贴盒,请出装在里面的那件国之重宝!

  就在他伸出手的同时,现场突然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啪啪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