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海滩夜练
晚饭过后,大家坐在屋子里边看电视边聊天。
这时海叔对我说:“小楚,我们出去走走……”
我心领神会,站起来跟随海叔走了出去。
海叔在前,我在后,方向是海边的沙滩。
这是一个清冷的冬夜,半个月亮挂在天上,大海似乎也入睡了,海浪轻轻冲击着海滩,发出轻微的声音。
小岛十分安静,海滩十分静谧。
到了海滩,海叔停住脚步,转身看着我。
我也看着海叔。
海叔突然一个直冲拳冲我面部打来。
我早有防备,抬臂一个横格,身形一转,避开了海叔的出击。
海叔笑了下:“不错,反应很快,出手很用力。”
我也笑了下,没说话。
海叔接着又连出几招,一招比一招迅猛。
我接招,迅速化解了海叔的进攻。
几个回合过后,我开始有些招架不住了,气喘吁吁起来。
海叔突然虚晃一招,然后住。
我也住,身体摇晃了几下,站住,看着海叔。
“功夫大有长进,不过,缺乏持续性,缺乏主动进攻的意识。”海叔说。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下。
海叔说:“小楚,你记住一点:这习武,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
我点点头:“海叔,此话怎么说?”
海叔说:“从技击角度而言,贪多嚼不烂是每个人应当大忌而特忌的。武术招法很多,千变万化,要想全部掌握实在是难上加难,因此,练习技击,除了要博学多闻,广泛涉猎外,还必须通几招。这几招应是自己的拿手。应当是别人不会的我会,别人会的我。如果是人人皆晓的招数,就要练到别人达不到的火侯,这才叫绝招。如果光会许多招,实际运用时却生疏的很,那反倒不如通几招奏效得快。当然,如果千招会千招,那是上上等了……”
“嗯,说得好。”我赞同道。
“还有一点,叫上虚下实中间灵。”海叔说。
“这又如何解释呢?”我说。
“上虚,指手上的技击意图,不让对手摸清虚实;下实,指底盘要牢固,交手时阵脚不乱;中间灵,指身法要灵活,可随意应变。即交手时,要虚实结合,灵活多变,兵不厌诈,见招拆招……”海叔耐心地给我讲解。
我边听边思考。
海叔接着边比划边给我继续讲解:“练拳不练把,等于胡乱打。”
“何为把?”我问。
“把是拳中之王,是高级的散手动作,是克敌制胜的绝招妙术,是拳术中的华,也是调动人体潜能的一种方法。这些把法看上去很简单,但其可以变化几种、几十种,在训练中按照一定的方法依次练习,反复锤炼,要体会到其中奥妙,应有一杆子扎到底的神。在应用时,可因敌而变;再加上功力,三招两式就可解决战斗。若不得要领,相应的技能是练不出来的。闻名的招法如:太极拳中的断劲法、弹击法,定人发人的拦截手;形意拳中的崩拳,迎面掌;大成拳中的三角步、旱地行舟;八极拳中的猛虎硬爬山;三皇炮捶中的夫子三拱手;以及虎扑、插拳、塌掌、炮拳、黑狗钻裆、丹凤朝阳等等……”
听了海叔的讲解,我大开眼界。
“进手容易固守难。”海叔又说。
“此话又何解?”我问海叔。
海叔边比划边说:“进手,又称进招、发手,是技击中向对手发起进攻的一种手段。固守是进手的相反的概念,是交手中的防卫能力,即指控制、闪化或躲避对方的进攻。在交手中若不能很好的防御,就无法发动进攻。在处于劣势时,进攻反击并不太困难,但在防守对方的进击时,是较吃力的,相对来说防御较进攻难大度要大些。防守的形式有以下几种:闪躲法;顺力破直力法,即引进落空,以小力胜大力;横力破直力法,即以巧胜拙之法,易于掌握;逆力防守发,当来不及闪化,逆其来力阻挡、格架,以硬碰硬,多攻打肘膝关节部位……”
我边和海叔比划边听着。
“太极无法,动即是法。”海叔继续说。
“请海叔继续赐教。”我说。
“‘法’是从实践中抽象和提炼出来的,它能指导实践,但不能代替实践。这句话强调随机应变。”海叔边比划边说,“技击首先要有镇静的情绪,这样头脑清晰,才能随机应变。每一个动作都要神集中,力量贯注,并以极大的耐力、机警和准确,来实现技击的目的或锻炼的要求。如果,知进不敢进,就会不得其利,反受其害;当断不断,必被其乱。歌曰:剑到身边心不乱,拳到眼前亦等闲。一慌一乱神无主,浑身招法也枉然。再有接手时须不假思索,不求中而中。戚继光说:奇妙在于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这是动作的自动化。在与敌周旋中应自然而然,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指上打下,晃左攻右;或有意卖个破绽,诱敌进招,随后破招还招;或虚晃一枪,佯输伪败,掉头就溜,突然杀个回马枪……”
边和海叔拆招边听海叔讲解,我领悟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