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嫁

婆婆欺压,刁难,那都司空见惯,事属寻常。

  要不然,也不会有那句“千年媳妇熬成婆”的至理名言了。

  但是再不待见媳妇,再不满意也不至将她弄死。

  伯爵府并不比那些小门小户,婆婆把媳妇虐死,到底是不妥的。

  章学敏年未到而立,传出恶名以后,谁还敢把女儿嫁进伯爵府?

  “昆山伯府子嗣单薄可不是没有理由的!”李氏翘着脚倚在迎枕上,嘴角噙着一抹冰冷的笑:“章老夫人二十岁守寡,在避开族人的倾轧,排挤,守住章家的地位和产业的同时,拉扯大昆山伯,你以为是容易的?”

  她辛辛苦苦养大了儿子,那些灾难困苦的日子都熬过去了,如今却有个陌生女人进门,享现成的富贵,与她的儿子朝夕相处,夺了她的儿子,这口气哪里咽得下去?

  “那四姑娘以后……”林瑞家的不敢再说,初时的不满,化为怜悯。

  “她自己哭着喊着要往火炕里跳,我有什么法子?”李氏神色冷淡。

  “那,”林瑞家的偷觑她一眼,小心翼翼地问:“大少奶奶知道吗?”

  不知情积极推荐还情有可原,若明知内里乾坤还硬把舒潼往火炕里推,其心就可诛了!

  李氏冷冷一笑:“知与不知有区别吗?”

  就算孟氏年轻不知轻重,柳氏又岂是个耳目闭塞的?

  这事在官家夫人的圈子里,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秘密,只需稍微花点时间,就可以打听得到。

  既是要替人做伐,又不肯花心思摸清对方的底细,本身就已是不负责任。

  赵嬷嬷淡笑道:“大少奶奶又是侍候公婆,又要服侍大少爷,还得带孩子,又得为别的少爷小姐做表率,哪有这么多精力?”

  “这么忙,”林瑞家的勾起不满,噘起嘴讽刺:“倒还有空把手伸到咱们西府来。”

  李氏不吭声,脸上的笑一直淡淡的。

  仆妇们没有见识,眼里只看到明面上女人们的争斗,却瞧不见藏在那些女人背后的男人之间的厉害关系。

  长房削尖了脑袋要往太子身上靠,说明了什么?

  孟氏为何要伸手管这桩闲事,李氏为什么又会默许?

  表面看来,二者全无干系,细一思量,却是耐人寻味。

  攀住了太子这棵大树,又怕失了皇上这头。

  自己没了女儿,就把主意打到西府来,挖她的墙角。

  鱼和熊掌都想兼得,面子里子都要顾到,柳氏打得好算盘。

  可她们却忘了,不管怎么闹腾,舒潼是舒元琛的种,是她李氏的女儿,永远翻不出她的手掌心!

  再富贵腾达,见了她的面,也只能恭恭敬敬地跪下叩头,奉茶倒水地侍候着!

  况且,以舒潼骄傲的性子,能不能在心灵扭曲,爱子爱到变态的章老夫人手里存活下来还是个未知数,更别说进而为自己挣下一片天地。

  别人搭了台唱戏,她乐得清闲,搬了凳子瞧着就是。

  戏唱得好,她也饱了眼福,戏若唱砸了,与她有何干系?

  何苦强出这个头。

  没有人感激也就算了,还得冒着被人质疑苛待庶女,不睦兄嫂的罪名,遭人忌恨。

  就眼下来说,昆山伯结了这门亲,聘礼总不能抬到东府去,是吧?

  “夫人心宽,不跟他们计较。”赵嬷嬷看李氏一眼,笑着奉承。

  “倒也是,”林瑞家的深怀感慨:“我也活了半辈子,命妇里象夫人这般心慈的,真不多见。”

  除了心宽,还会忍耐。

  别人都踩到头上来了,也只冷眼看着,并不做声。

  哎,若不是老太爷一念之差,把老太太扶正,让二爷袭了爵位的话,哪里是如今这样的田地?

  舒潼的婚事一经订下,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竟是一泄千里的推进,十天之内全部完成,很快订了六月十九的正日子。

  几位姑娘在难掩惊诧的同时,纷纷给舒潼道喜。

  毕竟,一个从五品官家庶女,能嫁进伯爵府当正室,即使只是继室也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何况,章学敏来舒府拜见舒元琛和李氏,大家挤在偏厅里瞧得清清楚楚。

  这位昆山伯身材高大,五官端正,虽比不得四公子俊美无俦,却别有一番武者的威猛和健壮。

  相比配给四旬老头而投湖自尽的六姑娘,舒潼的未来夫婿实在是强了太多。

  就算与舒家两位嫡女婿相比,也是不惶多让。

  佳期在即,舒潼的脾气收敛了许多,除了每天去正房给李氏请安,窝在院子里也不出门,只赶着绣嫁衣。

  若说这桩婚事有一点让她不满,那就是婚期太过仓促,又还在丧期,连七七都没过就要嫁到章家去。

  这不象是在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