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贾诩效忠(第五卷终章)

等以后有机会了再讨论也不迟。对了,如果前辈不嫌匆忙,不如我们现在就启程?”史辛环顾左右,“前辈还有什么要收拾的吗?”

  “不需要了,都是些毒物,饿不死他们。”贾诩站起身来,朝史辛恭敬一拜,“主公!”

  史辛连忙扶起,“前辈无需如此!”

  “一日为主,永世不变。主公,请!”

  贾诩在前带路,史辛给他解释接下来撤退到青州的事,不一会就找到了陷阵营。

  众人看到贾诩并不吃惊,看来是蔡琰预先猜到了他的出现,并告知于众人。

  但史辛仍然隆重其事地介绍了贾诩的加入,给足他面子。而贾诩则变回一直惯有的形象,只跟众人略略点头,便脸缩到衣领里,隐藏起来。

  只用了一日的功夫,众人到达虎牢关。

  自董卓火烧洛阳起,洛阳一带变得荒无人烟,成为关东诸侯和凉州军的缓冲地带,谁也不敢轻易插足进来。而昔日作为贯通兖州和司州扼口的雄关虎牢关,也没人敢入驻,变成了弃关。

  此时诸葛亮,赵云等人已经先史辛等一步进到虎牢关中,他们在这里停留的时间不能太长,打算议定接下来的撤退方案之后就再次启程,准备通过曹袁两位诸侯控制的区域。

  连日来的奔波劳顿让大家脸上写满了疲惫。进了虎牢关,众人稍稍碰面之后便开始呼呼大睡,当真是昏天暗地。

  睡醒之后,大家又饱吃一顿,顿时变得龙精虎猛,精神抖擞起来。

  在这之前,吕布提前拍醒赵云和张绣,把他们拉到一个隐蔽之处,说明了师门关系,与两位师侄相认。后来又把赵云独自留下,开始教授玉真心法。

  等大家再次齐聚,史辛再次正式宣布贾诩为参军,加入圣教。后又把他们带到议事室,开始商议军情。

  “冀州这边,以潘凤和王越为前锋,孔明诸葛夫人为中军,贾诩,张绣和史阿为后军,你们六人立即渡过黄河,三路人马相互呼应,一切听从中军的孔明调配。战术就是以撤退为先,隐蔽行事,尽量不要惊动到袁绍。”

  把贾诩和史阿分配在一组,史辛是有过一番考虑的。他们是鹰部以后最理想的领导人,这支部队做的都是策反,暗杀,刺探的地下工作,由心狠手辣和冷静忠诚的两人负责,再好不过。现在就算提前互相了解吧。至于也把张绣加入进去,完全是因为贾诩能激活他的专属天赋。这三人在一起,肯定能产生让人惊喜的化学反应。

  “兖州这边,赵云,张宁和周泰为先锋,徐荣和陈宫居中策应,高顺和陷阵营保护吕布将军和貂蝉也安排在中军,我和琰儿殿后。战术跟上面一样。”

  史辛说完,见大家都没有异议,以目示意诸葛亮,让他继续说明目前的详细情况。

  诸葛亮出列,凝神道:“我们用化整为零的撤退方案是对的,目前为止兖州没有任何动静。冀州方面基本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有些……有些奇怪。”

  “冀州?袁绍反应不可能那么快啊,我们把士兵乔装成长安的难民,分小队撤退,有男有女,一般人都

  想不到。孔明说的“奇怪”是指?”

  “斥候来报,看见一大队冀州兵,大概有五千之众,打着沮授,张郃,高览的旗号,在冀南黄河附近游荡。他们显得没什么明确目标,给人的感觉就像在防备着什么。我们找过附近的居民问过,说这支军队已在附近游荡了十几天。我已下令尽量避开他们,但他们数量庞大,如果一旦发现我们,说不定会引起很大伤亡。”

  “难道是防备曹操?这个方向只有曹操和孔文举。孔文举一向与人无争,可能性不大。”史辛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得道,“反正目标不会是我们,暂且静观其变吧!”

  一切议定,史辛正想下令出发,忽然听到议事室外有人禀告,“主公,从虎牢关外射进一支箭,上面有封书信,写着“史侯亲启”四个字。”

  “快快呈上来!”史辛连忙吩咐。

  书信仍然挂在利箭上,史辛百毒不侵,也不怕他有诈,亲自解开了书信。“史侯亲启”四个字写得大气磅礴,显然不是出于普通人之手。但字迹又有丝许刻意掩饰的痕迹,估计是送信人不想让人知道他的身份。

  “什么人传来的?送信的时候有什么特别之处?”史辛知道问不出什么,但仍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传令兵摇摇头道:“送信人骑着一匹快马,射完箭后就马上跑开了了,我们根本追之不上。”

  “好,你下去吧!”

  史辛展开里面的书信,只简单写了四个字“中牟有伏”,依然是那个笔迹。

  他把书信展开给一众人看,让大家猜猜是谁送的信,目的又是什么。

  不等众人想得明白,外面又有人报:“主公,虎牢关外又射进一支箭,上面依然有封书信,写着“史教主亲启”五个字。”

  众人面面相觑,顿觉一头雾水:前后两封书信,送信人都是神神秘秘,在这关键的时候射进来,到底所为何事?

  这封书信的字迹更胜上一封,看得出有很深的书法‖功底。大家都看得出,书写之人是在刻意炫耀书法,想必平时也是个争强好胜之人。

  拆开书信,上面也写着四个大字“官渡有伏”。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