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卫黄盖)仗义周郎不顾身耿介黄公识娇娘

  曹乔这缠绵的一段轶事,暂且搁置入峻祁云雾之中,待有一日拨开迷障,有缘此情自现。

  乔兰儿回吴之后,与鲁子敬并肩辅佐,成为左右肱股之臣,吴氏实力大振。鲁子敬知晓兰儿心事未了,便一心帮助,儿女私情暂且搁置。孙权亲自率军再征黄祖,终于将其拿下。

  一载光阴,天下依旧纷战不断,格局大有变化。郑宝死于下属叛变,所管辖之地尽数归曹。荆州刘表病逝,妻子蔡氏携子降曹。魏军不吹灰之力,已占据长江北有利地形,剑指东吴。

  而不起眼之处,刘备退居江夏与刘琦所占夏口形成夹击之势,试图抵抗北军。

  是年秋。

  大帐之内,大都督周瑜立于地图前,皱眉思索,喃喃自语,拿出标识,南北各家势力划分清晰。

  黄祖既定,大军回撤,周瑜留守在此,拾黄祖残余势力,整顿水军,分析战中得失优劣。

  此战对于东吴名为复仇,实际只是练兵,让久被争议的水军上阵试手。周家水军进退迅捷,作战勇猛有序,震惊众将,威摄南北,原本众人对这个面白、瘦弱、俊美太过的周都督心存诸多非议,经此一战,服将士之心,众人臣服。

  一切静默,周瑜还在思考,一小卒进帐,匆匆禀报:“报都督,黄将军率五百锐,在谷口围剿敌方数千兵力,初战告捷。”

  小卒口中的黄将军,便是吴军名将之一,叁朝老将黄盖,字公履。黄盖名为“老将”实际正当壮年,因为年少便追随孙坚,经了孙坚、孙策、孙权叁代吴侯,地位自然非同寻常。其人瘦高如松,冷面寡言,为人严肃无私,兵法自习而成,已胜一般谋士,加上骁勇善战立功无数,忠心耿介令人敬佩。

  周瑜初为统领时,位居黄盖之上,曾遭其冷眼相待、傲而无礼。与黄祖激战之前,周瑜大施计谋,布阵奇绝,训兵有方,黄盖一旁静观,终于领教周瑜谋略,心悦诚服,从质疑到佩服,转为拥护。战黄祖时,所有争议中,他都寥寥数言压制各种挑衅,站在周瑜一方。依仗他的威望,给了她不少助益,周瑜心中感念。

  这番战役中,黄盖几次请缨,周瑜始终没有启用他,只想留着他好战之心,在接下来真正的苦战中派大用。

  周瑜闻言一愣,看了一眼地图上小小的溪谷入口,请君入瓮再以围剿,确实妙计。看来黄盖数度被冷落,耐不住了。

  不过,她转而眉毛微簇略带担忧地对那士兵说:“速告黄将军,此处地形,敌方较我们更为熟悉,这些人已不成气候,穷寇莫追。”

  小卒领命而去。

  周瑜转身再看那溪口,心中更为不安。这黄盖性情耿介,率五百战士上阵,分明自证实力。那黄祖兵士中许多人曾是乌合的盗贼,打仗不行,施狡诈诡计却无所不用。黄盖此举怕要吃亏!

  转身穿上银质铠甲,披袍戴盔,出得帐门。

  上得马去,将一令符递与贴身护卫,“传我令,黄将军兵速回,我于溪口等他!”

  此时,黄盖领少数锐部卒于溪口围剿敌寇,满目通红、遍身血污,锋芒折射日光耀眼夺目,冲战正酣,气血上涌,却先后领了周瑜两道退兵令,即便心中不愿,可是军令如山怎可违抗,便弃了追逐。

  退行至溪口,远远迎来一队人马,中间白袍银铠小将,俊朗逼人,不是周瑜是谁?

  黄盖肃然上前,双方将会之时,周遭数枚冷箭齐发。

  不知何时,对方竟调派弓箭手于高处放冷箭。

  众人举兵器自卫,迅速退出。

  可惜,糟糕,反应虽及时,有数人倒下,周瑜右肩中了一肩!

  主帐外,

  黄盖手持头盔衣甲未卸,黑眉若山峦高耸,面无表情,目露焦急,沉默等待。

  周瑜下令除军医外,任何人不得入内。

  许久,帐门掀起,苟军医捧出一小盆黑血来。

  黄盖移步挡住,沉声:“如何?”

  军医皱眉:“箭头有毒,虽未伤及骨头,解毒甚为麻烦。我已给都督服下解毒药丸,并用银针封了血脉。眼下只是伤口之毒难消,都督经过大病本就体虚切开伤口放血怕是受不起,一旦毒血四散又恐伤及性命……”

  正说着却见黄盖不由分说往里走去,想起个中要害,他慌忙挡住:“都督有令任何人不得入内!”

  黄盖高他一头,气势自然压他,目光令人畏惧。想起此令,道:“我或可救他!”

  苟军医自然不放,“救人自有我来,你不可进去,你除非杀了我,否则我决计不让……”

  语未毕。

  黄盖斜看他一眼,出手迅速,单手为刀,一下就击昏了他。

  门口卫兵都是他老部下自然拦他不得。

  入帐,淡淡的血腥气和药香混合,中间还有隐隐香气。

  早习惯战场浓重难闻气味,自然不觉得不适。

  周瑜散发躺于榻上,益发单薄,长发落于周身,乌黑浓密。小脸苍白无血色,本就俊美的脸此时柔弱得如白花瓣一样。

  黑长羽状睫毛微动,眉头因疼痛而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