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以牙还牙(四)

>   “很简单,既然新闻界已经报道了,我们也要以证视听,以后我们的谈判要有新闻记者在场,事后要向新闻界发表公告,这就保证了谈判的公正。”庄继华毫不含糊,既然事情已经闹大,那么对不起,事情就按照大的方向走。

  “这正是我们希望的。”宣侠父立刻应战,丝毫不担心。

  “好,明天我们在战区司令部开始正式谈判,另外,鉴于目前的情况,我认为,我们在情报上的合作只有暂时终止。”庄继华起身说道。

  宣侠父和黄民诚同时明白,庄继华这是要与他们准备正面交手,不破与他们破裂。老实说情报合作,他们得利更大,毕竟庄继华的情报来源更准确,更机密。而且一旦破裂,庄继华真要下狠手,新四军和八路军在河南安徽都占不住脚。

  沉默良久,宣侠父才缓缓的说:“文革,我们不希望破裂,但我们不害怕破裂,团结抗战是我们全民族的希望,希望你三思而行。”

  庄继华轻轻叹口气,面对宣侠父和黄民诚,郑重的说:“从黄埔到现在,我一直在煞费苦心的维护国共合作,我数次对你们让步,武器弹药,药品器材,我都在努力满足你们,但你们呢,一方面高叫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小动作不断,你们到江苏就真没其他目的吗?”

  他猛地凑近宣侠父的耳边低声快速说:“毛先生的远见卓识超越常人,山东、江苏、江南,连成一遍,恐怕着眼点更多是落在战后吧。”

  宣侠父顿时呆若木鸡,庄继华看了他们三人一眼,扔下句明天在司令部等你们,我会召集记者的。

  黄民诚和贺绍欣不知道庄继华说的什么,等他走后,黄民诚首先开口问道,宣侠父长叹一声,把庄继华的话复述了一遍。

  黄民诚和贺绍欣也都傻了,良久贺绍欣才软弱的说:“这是对我党的诬蔑。”

  但在心里,三人都没有怀疑,中央一直在强调向敌后进军,向敌后进军,强调占据国民党放弃的空白地带,强调发展部队,强调生存,现在把这些串联起来,立刻就刻意明了中央的意图。中央的布局有两个作用,一方面打击现在的敌人;另一方面准备对付战后的敌人。

  三个人也几乎同时想清楚了,庄继华不会以此来攻击他们,但既然发现了这个企图,那么江苏就去不了。

  “向上级报告吧。”宣侠父站起来:“另外,明天的谈判是公开进行,我们必须设想下我们的谈判方略,同时向南方局报告。”

  电报很快送达武汉南方局,长江局现在改为南方局,去年的六中四届全会上,中央决定撤销长江局设立南方局,由周en来担任书记,王明调回延安担任统战部长,此举让庄继华设想的捧王明上台的策略遭到失败。

  周恩来拿到电报后,他的想法与宣侠父三人如出一辙,不过三人是才明白,他是早就有所察觉,从三七年到现在两年多,中央在山西、河北、察哈尔等地的布局,以及坚持读力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决定,就已经让他察觉mzd没有明言的战略。

  思考片刻后,周en来立刻把李克农和董必武、叶剑英找来商议。

  “中央不会同意与gmd公开破裂,对国民党的方针是既斗争又联合,庄继华对我党一向比较友好,为何这次要采取这种激烈的行动呢?”叶j英感到有些不解。

  “我估计与最近的处境有关。”周恩来站起来,双臂环抱,庄继华居然看破了mzd的布局,这让他有些惊讶,不,应该说是震惊,m的举措有深远意义,这一点在党内军内能意识到的都没两个,因为这是不能明说的。

  “处境?”董必武有些纳闷的问道,庄继华是蒋介石最有能力的学生,在西安事变中立场鲜明,以西南的实力鼎立支持宋美龄,效力之大非同寻常,而抗战开始后,临危受命守南京,亲自指挥临沂反击,保卫徐州,虞城反击,功勋卓著,gmd能拿得出手的胜利都是他打出来的,国民政斧声望上涨,与这些胜利有很大关系。

  “对,是处境,”周en来郑重的说:“他在豫东搞社会改革,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插手党部,伸进了陈立夫的地盘,四川省主席迟迟不能任命,蒋介石提出几个人选都被川军将领否决,孔祥熙要求实行统购统销,明显是冲四川开发公司去的。他的处境不是很妙,我估计他是想通过这个举动向蒋介石表明与我党的关系。”

  “此外,他暗中资助我党一百万元的事情被陈立夫查到了,陈立夫把它捅到蒋介石那里去了,蒋介石虽然压下来不让查,但心里肯定不满。”李克农补充道,他心里充满惋惜,与庄继华的情报合作实在太有效了,他的情报高效准确,曰军对山西对晋察冀的进攻都被准确预报,如果中断合作,刀锋又无法弥补这个缺憾,情报来源势必断绝,这实在令人惋惜。

  “他为什么要提出让新闻记者到场呢?”董必武对庄继华的举动也是迷惑不解,特别是这条:“这个庄继华到底想作什么?”

  “这可是个难题,”叶j英笑道:“从黄埔军校到现在很多人都猜过,可除非他告诉你,好像还没人,除了en来,其他还没能猜出来过。”

  周en来心中丝毫没有成就感,庄继华的行事风格总是这样遮遮掩掩,他要记者到场肯定不是为了什么公正,更不会是为了向蒋介石证明什么,如果他是眷恋战区司令的位置,当年就不会出国了,也不会搞什么西南开发。

  想起西南开发,更是让人感慨,能在那个时候看清全面战争到来,并断然决定进行西南开发,于万难中寻觅,从不可能入手处入手,开拓出现在四川的一片抗战基地,他自问自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