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撤退(四)

sp; “这个情况通知了宋师长了吗?”“我已经派了三个弟兄去通知师长了。”

  “好,你做得对,立刻过河。”庄继华脸气得煞白,下关码头是副参谋长周澜在那督战,下关距离前线比悒江门距离前线更近,这老小子肯定跑了。

  “通知胡宗南,立刻拘捕周澜。”

  少了下关浮桥,这里的浮桥运载量就要增大一倍;这不是仅仅走几千人的问题,还有武器装备,过桥时间至少要增加一倍。

  “通知各部队,实在不行,在重武器打完炮弹后炸掉,只要人过来就行。”

  壮士断腕,庄继华现在只能这样了,镇江失守后,曰军军舰随时可能开到南京城下,情况变得更加危险了。

  庄继华心情越来越急,各处的报告也一道道传来。

  “105师317旅凑过来草场门过河。”

  “36师106旅撤出阵地。”

  “雨花台还在激战,部队撤不下来。”

  …….

  启明星在在天边闪烁,城内还有四个旅没有撤出来,肖山令带着宪兵团也过河了,天边渐渐变白,彻夜的枪声没见丝毫减弱,几辆卡车飞驰而至,卡车后面拖作大炮,车厢上坐着伤员,没有多余的交代,对上口令后,卡车驶上浮桥。

  忽然悒江门内爆发一阵猛烈的枪声,庄继华一惊,连忙派人查看,原来是一股曰军伪装成三十六师部队,想偷袭悒江门,被警卫团识破。

  庄继华丝毫毫不担心,悒江门附近的直属团和警卫团是装备最精良的部队,所有士兵都是经过挑选,单兵战术和班排战术都是最强的,百多名小股曰军还不够他们塞牙缝。

  天边微微泛出红光,大队枪声越来越近,一队士兵匆忙过来,宋希濂带着三十六师最后一支部队赶到江边,看见庄继华还在江边,不由大为震惊也大为感动。

  “文革,你怎么还在这里,天都快亮了,鬼子要把桥炸了,看你怎么过河。”

  “我会游泳。”庄继华毫不在意的:“赶紧过河吧,要不然,你就只能当俘虏了。弟兄们!过江,赶紧过江!”

  宋希濂看着师里的弟兄一个个踏上浮桥,最后他说:“文革,赶紧走,你是司令官,你得过江指挥全局。”

  “等郭勋祺到了,我们一起走。”

  宋希濂走后不过十几分钟,郭勋祺也赶到悒江门渡口,庄继华总算松了口气。

  “翼之,你们总算到了。”

  他最担心的就是郭勋祺,太平门距离悒江门最远,而且方向空虚处不少,要是有股曰军插进来,切断他们的退路,那就真的麻烦了。

  “你担负全军的安危,不该留在这里,太危险了。”郭勋祺摇头叹息,眼中却满是感激,下关码头浮桥被炸的情况他也知道,现在庄继华亲自守在这粒,未尝不是为了保证浮桥的安全。

  “这一过江,南京的仗就完了,曰本人暂时不会过江,最多也就攻一下浦口,让给他们就行了。以后呀,到那干活还不知道呢。”庄继华笑笑:“走,一起过江。”

  “南京失守了,曰军攻克了空城南京。中国人在曰本人面前从容撤退,全军撤出南京,没有留给曰军一个伤员,南京卫戍司令官庄继华将军命人在他的指挥部墙外用中曰两国文字写上一行大字:‘曰本人进南京,犹如老鼠进风箱,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纵观整个战局,曰军虽然成功占领南京,但中国人却处处占据主动,曰本人跟着中国人的指挥棒在跳舞。

  这场战争不会因为南京失守而结束,中国人在南京向世界证明了他们的战争决心。

  在南京,中国人首次取得胜利,他们击毙了两个曰本将军,三个上校,差点全歼两个曰军精锐师团,迫使曰军付出十万人的代价,让整个中国为胜利欢呼。

  南京之战让我首次认识了一位中国将军,他就是南京卫戍司令庄继华。在南京我亲眼目睹了他的勇气和智慧,最让我震惊的是,从南京撤退时,他坚持留在悒江门浮桥,与最后一批守城部队一同撤离,我采访过很多将军,东方的,西方的,从没见那个统帅数十万大军的将军有如此勇气。

  从他的身上,我看到战争的前景,曰本不可能是最后的赢家。

  中国,看上去贫弱、卑微;可千年文明培育出的高傲却渗透到他们骨子里。当你认为他们卑微时,他们却在内心里嘲笑你的浅薄。

  曰本,暂时的强者;中国,永远的胜者。

  …”摘自《华盛顿观察家报》驻远东记者韦伯《南京,不是战争的终点》

  曰本大本营下达秘密指令,为支那将军庄继华建立秘密档案,密切关注他的行踪,情报机构收集关于他的一切情报。

  (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