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节

的消息,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这样的大事,就是各世家子弟,拜重臣当老师的也不过只能得到模棱两可的几句点拨。

  然而却上了八卦小报!

  众人皆知,只要上了八卦小报的报道,那便是有理有据的事实,或许不够深入,没有挖掘出更大的隐秘,却绝不会用各种猜测误导群众,简直令人惊喜。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篇报道的署名,却是真真实实的顾如是三个字!

  朝中的大臣,除了因为各种令人不齿的阴私,以及被送进大狱或上了断头台的那些,唯一正经出现的便是因为一篇《带你认识一下名不见经传的顾如是大人》的礼部尚书。

  顾如是在市井百姓中可能没多少人注意,只觉得是个清正廉洁的大官,家徒四壁的那张画给人印象深刻,可对于读书人,意义则完全不同。

  那是一个转折,当顾如是成为礼部尚书的时候,蛰伏的怡亲王才正是强硬起来,吹起了朝堂上的一股清风。

  顾如是亲手所写,八卦小报把关,那含金量不用多说都明白,真实而权威。

  当人们将这期的八卦小报翻开,看到头条之下更为详细的报道,那完全区别于八卦小报常用编者的文风笔触,一个个的朝廷重臣署名让关注朝政,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士林子弟更是怦然心动,激动不已。

  朝堂敢放开言路,不惧让天下人得知,可见是要走向亲民清政之路,这样的国家,让等待着出仕,走在科举厮杀上的人更有归属,上下互通,拧成一股绳。

  论外头再有什么空穴来风的传闻,趁机搅弄风雨的胡言乱语也在这份小报下销声匿迹。

  伴随着临山围场刺杀案件始末的解开,便是武宁侯卸去兵部尚书一职,沈家没落。虽然内外勾结意图刺杀怡亲王背后的主使没有找出来,可两篇报道在同一张报纸下,武宁侯以失职问罪,不得不让人多多联想。

  更何况虽然没有明说,然而字里行间却透露着一股山雨欲来的气氛,显示即将到来的两国开战。

  老百姓要的是安定,可阴谋,大夏二皇子之死却打破了这份安宁。

  大燕和大夏自古便是仇敌,不多谈,那么怒火全部往沈家去了!

  “武宁侯的车架刚出了门,还没经过正大街,就被不知道从哪儿来的臭鸡蛋烂菜叶给砸个正着,这些地痞流氓显然是被雇佣的,沈家的侍卫刚要抓人,就一哄而散,跑进巷子里不见人影。”

  东来对着养腿伤的李璃绘声绘色地说,记者们就蹲在角落里看好戏,给下一期小报添料。

  “武宁侯得气死了吧,他还出门吗?”李璃问。

  “哪儿能啊,在京城之地,如今的沈家也就沈玉凌在巡防司做个副指挥,能有什么用。沈家犯了众怒,针对的人太多了,只要一出门,就被人给盯上,武宁侯现在天天在家里养花呢。”

  逼的一个武将养花也是一件辛酸事,但是李璃想起来就好笑,他思忖了一下道:“你让朱润过来见我,我有话吩咐。”

  当以顾如是为首的大臣们开了在八卦小报投稿的先河,下一期的小报中,送来稿件的官员就更多了,朱润正忙着筛选,挑了好几份出来给李璃过目。

  “你看着办吧,以后会越来越多,适合这期刊印你就直接放上去,无需因为对方身份忌惮什么。”

  “明白,不过王爷,您叫我来是为了……”

  “登一则广告。”

  “请王爷明示。”

  “两国开战在即,这场仗或许会很短,也可能很长。我家大将军出征,作为他的贤内助,本王虽不能同去,但必须确保后勤辎重不断。这则广告便是筹粮,以朝廷的名义向民间粮商筹集。”

  第119章 筹粮

  户部尚书甄为民拿着新一期的八卦小报敲开左相府的大门。

  早之前左相养花侍草的闲情逸致已经没了, 如今用书法写字来维持那份淡定,见到甄为民,他放下笔道:“怎么了?”

  甄为民说:“相爷, 今日早朝下官听着心里有些慌,实在拿不准王爷是什么意思。”

  对, 李璃今日破天荒地上朝去了, 还是坐着轮椅去。虽然是坐着,看起来矮了一节, 可那气势,从临山回来之后,百官见到他,不论是谁都恭敬地行礼,眼神里带着畏惧。

  这二话不说, 招呼也不打,直接调令禁军将皇帝及文武大臣给围了,而且一圈圈三天, 逼着皇帝将皇后给废除才解禁,谁见了都得打心底害怕。

  这份果决, 这份威慑, 就是当初的左相和武宁侯也做不出来。

  瞧着怡亲王心善,但是该心狠的时候绝不含糊, 特别是身边还有一个战无不胜的大将军支持,估摸着造反樊之远也是二话不说操刀就杀进皇宫去。

  帝王之下, 虽然事出有因就李璃坐着,却坐出了摄政亲王的风范, 四平八稳,不容忽视。

  对于朝堂上的各个议案, 李璃并没有多问,只提到了一件事,那便是筹粮,而且还交给户部。

  甄为民听着当场有点晕,就看到李璃笑眯眯地瞧着他说:“就请户部受劳些,将民间筹集的粮草一一核对,清点入库,等战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