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字数,不用看

死后将尸体涂上防腐剂和香料制作成“木乃伊”。为帮助亡灵顺利通过奥西里斯的冥界审判,应付各式各样的审问及穿越种种艰难险阻,从而获致再生,他们将这类指南性和备忘性的文字写在纸草上,放入死者的金字塔、陵墓、棺椁,甚至直接裹在“木乃伊”的身上。产生于新王国时期的宗教性诗歌汇集《亡灵书》就是这样一部关于冥界信仰的产物,包括27篇诗,计140章。其内容大致包括颂神诗(对太阳神拉或冥王的颂扬,称他们是“众神之王”、“万有之神”)、祈祷诗(表现亡灵对冥王的崇敬忠诚,用否定的方式极力为自己的一生辩白,表明生前从未做过任何坏事,请求神的恩赐或者宽赦)、劝诫诗(专门叮咛心在冥王审判亡灵之时要替死者隐恶扬善,嘱咐替身俑在冥间如何给主人殉葬和服役)以及神话诗、歌谣和咒语等。其中《阿尼的纸草》一章最为知名,阿尼是底比斯的祭司,他以自己为例详细记载进入“奥西里斯冥界”的各种程序、咒语以及一些神话。《死人起来,向太阳唱一篇礼赞》以激情洋溢的诗句赞美太阳神拉,同时也是渴求生之永恒不朽的意愿的表征。还有《他把自己与大神拉合而为一》、《他向奥西里斯,那永恒之主唱一篇礼赞》等篇章,均充分体现了古埃及人崇拜冥界、祈求永生的原始宗教情感。《亡灵书》和《阿顿太阳神颂诗》、《尼罗河颂》一道代表了古埃及宗教诗的主要成就,《阿顿太阳神颂诗》在颂神诗中最为著名,这首长诗热烈地赞颂了赋予大地生命的太阳神的力量。埃及考古学家认为,古埃及颂神诗对古希伯来文学的影响在《旧约8226;诗篇》中留下明显痕迹。颂扬尼罗河是古埃及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尼罗河颂》蕴涵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一深长意味,在古埃及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除此之外,古埃及还有许多的歌谣、诗歌、箴言、故事及纪实游记等流传下来。自中王国时期开始故事性作品逐渐增多,这些故事带有较多上古原始思维色彩,它们关于命运、谋略等母题还对后世西方民间故事产生了影响。其中《能说善道的农夫的故事》、《赛努西故事》、《遭难水手的故事》、《厄运被注定的王书》、《两兄弟的故事》及纪实游记《威纳蒙旅行记》等最为著名。每个时期还有传记作品以及丰富的训诫和箴言,这类教谕文学有些出于法老、官员之手,用以驯服臣民;有些是安身立命的道德价值标准。著名的《普塔霍蒂普箴言》成为后世《圣经8226;所罗门智训》的模本。

  总之,古埃及文学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学遗产之一,在题材或体裁上对古希伯来文学和古希腊文学以及中古东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