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新的“百度”

sp;喜欢他的人对他崇拜有加。

  无论是他在技术上的才华,还是他的儒雅风度和英俊帅气的容貌,都有一群迷弟迷妹的拥趸存在。

  讨厌他的人,则更多是因为,百度作为一家为用户提供搜索服务的技术公司,却在商业上无所顾忌,让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被强行变成了“获取广告”。

  实际上这也是用户在怒其不争。

  百度本来可以做的更好的!

  作为一家立足于技术驱动的高科技公司,一开始百度就被人们寄予厚望。

  尤其是在google退出中国市场,一家独大之后。

  可以说,当时国内的用户,大部分都在为百度的胜利而欢呼鼓舞。

  甚至希望百度能再接再厉,杀出国门,在国际上与google展开一番较量!

  如果当时百度能够继续坚持技术驱动,而不是以商业、营收为目标。

  不断的优化技术,进行研发和创新,依靠着庞大的中国用户市场,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或许,百度也不会从bat三大巨头的行列,慢慢掉队。

  更被那些更注重用户体验和需求的后起之秀,一一超越。

  到2019年10月时,

  阿里亿美元,腾讯3.02万亿港币,拼多多474亿美元,京东454亿美元,美团5252亿港币,就连还没有上市的字节跳动,估值也超过了5000亿rmb。

  而百度呢?……362亿美元!

  要知道,在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时,当时志得意满的百度股价飙升,以462.04亿美元的市值超越腾讯,成公司!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前世时关于百度为什么掉队了,有非常多的分析文章。

  归纳起来,无非是几点:

  第一,就是被用户所诟病的广告问题。

  很多人都在质疑,百度到底提供的是搜索服务还是广告服务?

  到底是技术驱动还是商业驱动?

  这实际上涉及的是百度核心的产品搜索引擎的质量,即搜索的准确度、专业性。

  大量的商业运作和广告靠前排名。

  无疑深深的损害了百度在用户心目中,“最好的搜索引擎”这一形象。

  而这恰恰是百度的立身之本。

  本质上来说,这背后表现出的,是百度没有选择“用户第一”,而是选择了“商业第一”。

  背离了用户基础,自然也就会被用户所抛弃。

  第二,流量模式变化。

  百度的核心实际上是流量,的时代到来,流量的获取方式逐渐被新模式和新的产品所取代。

  从流量入口来看:长视频有优酷、爱奇艺(倒是百度控股);短视频有抖音、快手;新闻(信息流)有今日头条;提问流量有知乎……

  从流量变现来看:其他两大巨头at纷纷高筑护城河,无论是电商还是社交平台,都对在抓取数据上进行了屏蔽,这极大的打击了百度流量的变现途径。

  在流量模式发生变化之后,搜索本身没有又没有电商和社交那么高的用户时代落后,也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第三,战略失误。产业重要的风口变化期,百度的战略都有所迟缓和失误。

  虽然等到2013年,开始着急的百度豪抛19亿美元买了91无线,可那时应用分发已经不是唯一入口了。

  收购后,91无线渺无音讯,19亿美元打了个大水漂……

  再比如在o2o兴起时。

  核心业务是搜索的百度,却不甘寂寞的大举杀入并不熟悉的本地服务业务,号称要投入200亿,在o2o业务进行布局。

  结果,被at两大巨头联手摆了一道。

  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一下子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这下又把百度给闪了。

  最后,百度外卖以8亿美元卖给饿了吗,百度又一次折戟而归……

  最令人崩溃的还是云计算。

  这本来是以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的拿手好戏,真正的老本行啊!

  可老李却看不上云计算,觉得是老瓶装旧酒,没啥新东西,不屑一顾。

  结果阿里深耕云计算十年,一朝功成,全球第三!

  阿里云计算估值超过5000亿……

  正是这样,在一步步的遗忘了自己的初心(用户第一),又不断的在战略上犯错的路上,百度越走越远。

  再看同样是以搜索起家谷歌……

  不仅在核心业务搜索引擎上不断强化,占据全球一半的市场份额。

  就算是在新技术领域,不管是人工智能、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