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照相馆留念

emsp; 很快的,四人来到相熟的照相馆。自然是明星艺术照。少赞喜欢枪,喜欢当警察,换了迷彩服,带上钢盔的帽子,跨上冲锋枪,一会趴下,一会跳起来。别说还真是个帅小夥。摄影师连说好。这小孩还真会拜pose,也不怕闪光灯。

  李小美爱干净,总觉着照相馆的衣服没自己身上的好看。不想换,也是,那时候小地方的照相馆,能有什麽好货(李小美1985年生,现在5岁,就是1989年),她身上的衣服很多都是那妍的亲戚在国外买的。

  那家的亲戚还真大有来头,那妍的爷爷那鸿儒,是有名的资本家,祖辈在清政府做过大官,家资万贯,良田万顷,据说有个地下室放满了金元宝和古玩玉器。到了他这辈儿,就他一个儿子,没有做官的,兵荒马乱的他总感觉祖宗的基业要保不住。好在有三个儿子,两个大儿子都出类拔萃,仪表堂堂,他从小就尽心教导,遍请名师,最後又都送到欧洲留学,念了英国着名学府牛津、剑桥,真可谓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回国後他又花了大价钱把两个儿子都送到了国民政府,在蒋委员长身边工作。大儿子那敬业学的外交学,会英、法、德、日、四门外语,在外交部工作。二儿子那敬贤学的经济学,在财政部工作。两人都二十出头的年纪,头脑灵活,为人谨慎。工作表现深得领导的赏识和信任。

  那家三儿子那敬祖,就是少博和少赞的姥爷,二五年生人,比两个哥哥小了十多岁,本没打算留学,十几岁时在哥哥家,接触到了西洋古典音乐,从此就迷上了,哥哥请人开始教他钢琴,虽然十几岁才开始学,有点晚,可那敬祖确实有音乐天分,真就学的不错。後来想去欧洲专门学习,无奈二战全面爆发,没去成。退而求其次,去了美国,学了三年後,二战就结束了。那敬祖真有点艺术家的疯狂,也没跟家人说,直接就杀到了欧洲。进了维也纳音乐学院。

  还没学到毕业。内战全面爆发,国民政府失利。经常跟随领导出访美国的大哥决定,带领全家定居美国,加入美国国籍。因为毕竟在国民政府任过要职,而且岳父母也都是国民党的要员,如何都脱不了干系,共产党恐怕不会轻饶。那鸿儒也同意了,毕竟儿子的性命要紧。於是乎,那家那深埋地底百十年的宝贝终於见了光,连三个儿子也是头回见到。包了搜大轮船,两个儿子亲自带兵,和妻子儿女连同岳父母的家产一起运到了美国。那敬祖又从维也纳回到了美国,做好万全准备,迎接哥哥嫂嫂。一切安排妥当,女人和孩子都留在了美国。三个儿子又都坐飞机回来了,毕竟国民政府还没完全失败,再说老爹还在国内呢。

  结果临到最後,那老爷子舍不得走。三个儿子看爹不走,也都要留下,可飞机不等人啊。最後那敬祖说了,让两个哥哥走,毕竟还有嫂子和侄子在美国等着呢。自己留下陪老爹,一来自己没在国民政府任过职,二来自己在美国也没家人要照顾,三来自己留学多年也没好好在爹跟前尽过孝心,让两位哥哥不必担心,自己一定照顾好爹。等真正太平了,哥哥们再回来。

  於是,两个哥哥走了。那敬祖和那老爷子回了老家,等着政府发落。新中国刚成立,欣欣向荣,百废待兴。

  文革前,那家的日子到还行。毕竟那敬业有文化、懂英文、会弹琴,这样的人,在这样的小城还真找不出几个,所以就在市里的中学做了老师,教英文和音乐。毕竟家里的情况在那摆着哪,还有两个叛国贼逃犯呢!能有这样太平日子就不错了。

  那敬业小夥子人长得高大英俊,又留过学。说话啊、举止啊,自然和那些没什麽文化的工农阶级差别很大。但也没有姑娘敢嫁给他。直到遇见了那妍的妈妈,王萍。王萍模样俊俏,比那敬业小六岁,工人阶级出身,初中毕业後就参了军,当了医务兵,後来就转业回家在市医院作了护士。因缘际会遇上了已过而立之年的那敬业。王萍不像那些没见过市面的姑娘,敢做敢当,敢爱敢恨,开朗热情。像一团火,一下子就点燃了已经心如止水的那敬业。两人自由恋爱,结了婚,两年後(1958年)有了那妍。那敬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并不重男轻女,三十多才有了这麽个女儿,自然宝贝的不得了,比别人得个胖小子还高兴。经常抱着,後来发现女儿喜欢听他弹琴。就格外用心培养。到别说,那妍还真是那块料。後来上了音乐学院。

  那鸿儒是有福之人,文革开始的前一年去世了,享年七十六岁。虽然晚年两个大儿子不在身边,有些遗憾!但想来两个出色的儿子也应该生活的不错,自己没什麽好担心的。小儿子夫妻俩恭敬孝顺,一直陪在身边,小孙女也伶俐可爱,自己死後又能埋进祖宗坟地,真是没什麽不知足的了!所以,老爷子安详的走了。

  第二年,文革开始了。那敬业真没少受罪,连累妻女也吃了不少苦。他唯一庆幸老爷子头一年走了,不用再遭这份罪。好在那敬业四十郎当岁,正是壮年,身体扛折腾,挺过来了。平反後,那敬业又回到了学校。

  好在一切都过去了。一九八五年,李小美出生的这一年,六十岁的那敬业正式的退了休,和老伴一起照顾两岁的少博和几个月的少赞。并发现了少博的不同寻常,开始因材施教,每日逗孙子,舞文弄磨,生活倒也舒适。只是午夜梦回,总想起他乡的哥哥们,也不知还安在吗?有生之年能不能再见一面?

  好在没过多久,全家人终於联系上了。几十年未见,老哥三是包头疼哭,诉不尽的亲情,说不尽的家乡话。俩哥哥还把当年爹爹留下的财产中属於那敬业的交给了他,多年没动过,已经翻了倍。那妍也见到了自己的堂兄堂姐,虽然从未见过,可血缘让他们很自然的就亲近了。

  而衣服很多就是搞服装设计的大堂姐寄来的。

  照相馆里,只少赞换了衣服,拿着枪折腾的起劲。李小美看着心里喜欢,也想要跟着一起照。可她却不吭声,小步的往少赞身边挪。挪几步,不动了,看看大家夥儿;再挪几步,又不动,再看看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