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心态不错
市的意图。当然,我和佳灿书记一样,都不是从事经济工作的,说都可能是外行话。第三点感想,对之前的规划进行修改,我不知道依据在哪里,但我们要是轻率地往省里汇报,是不是就有种朝令夕改新班子就必要有新思路?省里会这么看我们市里,省里的专家和各界舆论,会怎么样来看待我们的新设想,有没有科学依据会给大江流域经济圈建设发展带来什么样的结果,都还有待论证。”
田谷丰一番话说出来,对新设想可说是全面进行否定了,更多的用省里和中央的意图来说话。如此一来,给很多人都有种不堪重压的感觉。在平通市里不少人对省里有着本然的惊怕,就怕省里对他们有着看法,使得不能够保住眼前的位子。而田谷丰所说,确实也是有道理的,市里只要将上面的意图贯彻落实了,工作上就不会留下什么错。
田谷丰所说的话其实就是韩东伟的意思,就田谷丰本人却说不出这些来,不在经济建设工作中做过,也不会考虑这些深层面的东西。其他的人也就知道书记的态度,特别是不想介入市委市政府之争的人而言,这时更不会乱表态了。
杨冲锋这时也不能够就直接来辨驳,要等一等,毕竟是常委会的讨论而不是辩论会。刘振中是第一副市长,才从平通市上游的正兴市调动过来,在常委会里排名比较靠后,按顺次也轮不到他说话。可他一向来都是用大嗓门,见人就哈哈地先来一通,像是没有自己主见一般。
“哈哈,书记,我也有点想法。”刘振中说。之前韩东伟允许田谷丰先发言了,这时也不可能卡着刘振中不让说,也就点头做了表示。
“……正兴市比平通市更落后,我到平通市来学到不少经验,开阔了眼界。说实话,我对大江流域经济圈建设也做了一番思考,毕竟是我的工作嘛,只是几个月来一直都把握不住主脉络。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都显得欠缺了,今后工作中一定尽最大努力来学习。见到魏诚市长这份设想之后,眼前不由一亮,就像在茫茫大海里有了灯塔一般,让我的思路也就找到一些脉络,我不知道是不是有道理,说出来和大家讨论。
对谷丰部长提出来的问题我是非常赞同的,对省里的工作意图我们一定要百分百地落实到位,对中央将平通市、正兴市等大江流域划为经济圈的意图更要正确理解。我的理解是,大江流域经济圈就是大西部开发的一个区域性的补充,在战略布局上,有了这样的补充,就能够让从东而西地将发展连成一个整体。
至于实际工作要怎么样做,大江流域和沿海开放地域又有明显的不同。这不仅仅是地理区域的位置差别,更有历史上留存的重要因素。沿海发展突击工业经济是有利的,但大江流域里也要将工业发展作为最主要的工作来对待,显然与客观事实不合……”
之后的讨论就形成胶着状态,杨冲锋只是说了一点,会议室里那副字:一心为民。其他的也就不多说。
争议不下,韩东伟提出投票决结果。结果是四票支持,四票反对,其余弃权。
议题也就搁置下来,韩东伟最终笑了。
市委大楼里,常委们走出会议室后,都不在有什么声音。离开的秩序很有讲究,韩东伟保持着平时的神态走在最前,出面后就往办公室里走,田谷丰本想落下来到最后等着王文兴。可王文兴每一次都要将会议室稍加整理后才离开,他留下来就太明显。迟疑了下还是先走了,出门王自己办公室里走,估计着时间就给王文兴打电话去。
王文兴正要出门,市委办里的工作人员在搞清洁,见是田谷丰来的电话,心里明白却不好多说,怕给听出来传出去总不是什么好事,说“我随后就到。”
随即,见常委们已经纷纷下楼回家,夜虽说还不深,但常委会里的争议让大家都想尽快离开,免得殃及到自身来。大楼已空,王文兴很自然地往书记韩东伟办公室走去,到转角处见到田谷丰在那里等。两人早就默契,虽说工作上没有多少交集,但都是书记的得力之人。韩东伟用人也是有一套的,而他控制力也很不错,就让两人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坚定地站在书记阵营。当然,两人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因素是工作性质,王文兴是市委的大管家,无可退路地指出书记,而田谷丰是组织部长,韩东伟也要用途来架空陈佳灿这个专职副书记。同时,也给他规范一些承诺,只要过两年,就可将他挪一挪。至于怎么样挪,那就看田谷丰心里有多少期盼了。
到楼上,王文兴很自然地敲着书记办公室的门,里面说了请进,田谷丰就跟在王文兴身后进去。韩东伟到办公室后,心里的激越总算能够表达出来,但遗憾地是只能够将笑声变成哑口,不能够真的在夜里透出来给人听到。等王文兴到来时,已经将情绪调整好了,虽说脸色不错,但那种得意已经释放走。他不会让他规范等人看出自己的心思,就算这次将市政府那边压制住,将提议搁置下来,那又说明多少问题?
关键是要让市政府实现自己的工作意图才是真正的掌控住了,目前看来,他们的工作重心还没有调整好,而每一次与市政府谈到发展,两边就会各持自己的看法。韩东伟对杨冲锋的观点一直都觉得太幼稚化,就像才从学校里毕业出来的没有在社会上淘洗过,思想里更多的是那种理想化的东西。实际生活是很现实的,两年实现省里的战略意图与五年实现省里的意图结局会完全不同,从韩东伟本身说来,他没有时间再在平通市耗着。
如果两年后,平通市的经济势头见涨了,他就有可能在五十五岁时往上升一升,到省里或中央部委里出任一届,这才是他理想的结果。一旦错过,今后就只能在省人大或政协里担任某一副职而退出政治舞台。
就算抛开其他的所有因素,从上到下,谁不喜欢尽快地见到出政绩?gdp日新月异谁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