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两耳光

将这影响消除才来做这样的工作的,他要有这自觉性,早就在舆论最高峰时就该站出来了。韩东伟自然能够想到此前洪义友的心态,他还不是一样想借助这样的事对市政府那边进行打压,将市委纪委的威信进程重塑。也好乘着市里权力更替之际,将纪委的威信树立起来,一改之前人们对纪委的看法。

  不过,话说回来。纪委本来应该是市委书记手里的一把利剑,是制约政治对手使书记稳占上风、维系书记威信的武器。但从洪义友的表现看来,韩东伟之前这一打算算是都白费了。对洪义友失望之余,韩东伟就想着能不能在纪委里找出一个代言人来,将他培养出来,再把洪义友给架空了才好。反正洪义友已经习惯于摆设的地位了,继续扮演自己的角色,他还能够怎么样?

  这样的事肯定的要到省里和主要领导沟通后才能去做,虽说怒火翻涌,但韩东伟毕竟在位子上久了,知道什么是轻重,什么是核心。

  是什么促使洪义友作出这样的事?主动站出来承认自己下属做错事,要主动去纠正,那该受到多大压力?压力又来自什么地方?韩东伟在江北省省里也没有多少人脉,一时之间还不知道这样的力量来自什么地方。

  但这样的事实,却让韩东伟心生警惕。虽不明白,但可以肯定是来自那年轻的过分的市长。这样的搭档,今后当真要步步小心了。

  两天后,韩东伟到省里去,汇报平通市目前的工作情况。省里的人脉单薄了些,今后工作中会更加被动的,明白这一点,多到省里汇报后,自然会有领导看到这些而伸出橄榄枝来。

  洪义友之前说过,纪委会在半个月里将发生在三中的事查清楚,涉及到的人都会汇报上来,将整个事情透明起来。回纪委后,将具体工作布置下去,亲自督促。这事件本来就不是很复杂的,只是人为地运作才变成如今的状况,让人觉得有多少人在推手。

  还算比较顺利地将情况核实下来,工作难度大的,就在于与石家人落实情况上。对石磊自然不能够直接询问,整个事件里,他虽说是核心但却是未成年人。目前石磊也不在三中就读,换了一所学校,人也更加沉默寡言。但对当天发生在教室里的事和之后师生之间的问题处理,也都能够查清楚的。

  对六万元的来历,也很快落实下来。陈述全开口了,将六万元的经过说出来。减负办对伤害了教师和学校进行精神补偿,只是申明了他们对当事人的愧疚和对教育的重视。以这样的理由来对他出发点进行解释,是不是可信,也不会有人去刨根追究。

  洪义友再一次走进韩东伟的办公室,将纪委调查出来的事情真相做结论性汇报。不仅将整个过程说清楚了,也将纪委提请对事件中责任人及处理建议也都列了出来:纪委里涉及到三个人,主要是上次经办的人员,对事件的调查工作根本就没有按章程去做工作,以至于事件演变成目前状况而导致恶果。纪委副书记田阳灿倒是没有什么责任,只是三个经办人员,却是他平时靠得比较近的人。另外,对石志海和陈述全也提请了处分。

  韩东伟看着这样的汇报材料,半个月前的怒火再一次给点着,脸色虽没有明显表露,但自己也知道不会好看。知道这时对洪义友不能够多做表示,摆出脸色或态度来,只会将洪义友推向另一方去,那损失就会更大。

  纪委要没有掌握在书记手里,今后书记的威信就会大失,谁还会对书记有那种敬服之心?这半个月来,韩东伟一直都细心地看着市政府那边,看那边有没有异动。要从蛛丝马迹来对整个事件进行剖析,今后才能够找到对应之策。某一次的失利不算什么,但要找到根源才行。省里之行虽说不是没有收获,但却真没有找到谁对洪义友做了什么工作过,才使得洪义友这一次像打鸡血似的站出来。

  韩东伟一直都没有做什么表示,这也是洪义友走后他心里有些不妙感觉,市委书记对这样的事,不应该太计较才是。可真面对自以为慢慢掌控住了的局面,却在一碰之后,显得是这样的无力,让他心里真是无法接受。

  处分的几个人,说白了是间接为自己在做事,在将自己的意图实施成行为,此时却要同意将他们进行处分,心里哪肯就这样屈服忍受?自己有必要这样屈服忍受吗?

  事件最终没有对外公布,韩东伟在书记办公会上对这事进行讨论。杨冲锋等人也都参加,对纪委所作的工作,心里还是很满意的,对领导们提出不对外公布也是理解的。但几个经办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也会去三中学校里,在全体职工大会上对事件调查结果进行公布,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