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省城之行

预排好了的,除非有什么意外,才有可能变动。杨冲锋进去后,也不多废话,问好后先自我介绍,就说起柳河酒业集团那边的情况。

  时间把握得很好,留下会见的两分钟,杨冲锋将话题打住,整个引进柳河酒业集团的大体情况都谈到了。特别强调了香兰县的优势,也分析了存在的困难。等杨冲锋说完后,省长稍停了下,将全过程做了整理,微笑着说,“冲锋书记,工作做得很细致嘛,柳河酒业集团是国内超一流的巨型集团,将他们的分厂引进西部省来,对柳河酒业集团的发展,据你所做的分析是很有依据的。至于他们那边会不会认同,柳河酒业集团有什么条件和要求,技术上的事,还要多考虑一些客观上的因素。香兰县的条件,是不是能够满足对方的要求?”

  “省长请您放心,我们会尽最大可能,创造出合格的条件来。”

  从省长办公室里出来邢武辉将他送到楼口,才折身回办公室去。省长大秘亲自相陪,幸好没有几个人看见,但见到的人都惊讶地看着这个高大的年轻人。两人到省府相应的负责的引进柳河酒业集团的小组里,细致的具体工作,会有这个专门成立的临时小组,在省里联系着一切相关的事务。

  走到专门小组办公室外,杨冲锋才知道这段时间里,省里可做了不少工作,可见省里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小组的组长是胡副省长,邢武辉将杨冲锋带到胡副省长处,也就告辞走了,没有做什么多的表示。但他相陪本身就说明了省长的意思。

  胡副省长见了杨冲锋就客气多了,先问题是不是昨天就过来的,休息怎么样,早餐是不是习惯等等。杨冲锋自然一一答了,让胡副省长见到这位沉稳大气的县委书记,心里也很有感受。见大领导是下面小领导们的愿望,但真正见到了的后能够保持自己本心的人少而又少。胡副省长是负责抓全省工业经济的,但到副省长级别后,对这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早就堪破了。杨冲锋的沉稳坦然,自然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两人才开始谈柳河酒业集团的引进技术性问题,一说就是两个多小时,都过了下班时间。胡副省长之前对引进柳河酒业集团到西部省建分厂的工作,做了不少准备,杨冲锋随说只是在先例,从资料上等都很有局限性,可很多问题上和胡副省长都具有一致性。两人的交谈才会这般融洽。

  杨冲锋和柳河酒业集团之间的关系,胡副省长也是知道的,杨冲锋这一巨大的优势,也就是西部省和酒业集团之间的一个优势。省里没有打主意,将分厂控制住,也是目标杨冲锋与柳河酒业集团之间的内在关系,没有这一层关系,西部省哪能跟对方搭上关系?省里将省内的关系也理得顺,全力地支持香兰县进行工作。将省里的角色先定位好了。

  省里的工作小组里人员不多,但都涉及到专门的部门,就是要将柳河酒业集团入省建设的程序更畅通更简化。杨冲锋也是小组里重要的一员:副组长。当然,从级别上说是最低的,其他小组里的成员,大多数是副厅级,甚至是厅级,处级干部就少。

  胡副省长留杨冲锋中餐,两人又谈论不少的细节,将整个引进工作的程序基本敲定下来。这一趟,可说全部是实打实的工作,幸好杨冲锋之前所做的准备很充分,作为小组里的主要副组长也算合格与专业。

  中餐后杨冲锋不再回省府里,而是到省委去,到省里了,又是来回报柳河酒业集团的工作,自然也要求见见省委组织部在段鹊喜。部长虽不抓这方面工作,但之前是段鹊喜带着杨冲锋进省府办公厅的,这时去见他也不用回报具体的工作,维系住这样的关系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慢慢变得牢固,那是非常有必要的。

  再说县里的困难还不少,要得到段鹊喜的支持,今后在市里也就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县里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将县里那些危害社会治安的毒瘤要下狠手彻底清除,有可能会遭到强烈的反弹,省里和市里要是有明确的声音,下面的工作就很变得简便明了。

  要按照体制里的规则来走,才能走得顺利而又堂皇正气,不会让高层的人知道后对自己有所病垢,这很重要,也是杨冲锋之前一直坚持的行事准则。何况,上次在柳省市那回,也从中吸取了足够的教训。

  体制里是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就算要声张正义,也必须要按照大家认可的方式来走程序。当然,走程序实际也就是政治斗争后的结果。这程序能不能走下去,就要看实例力量足不足,而不是看合理或合法。在政治利益面前,是没有理与法立足之地的,只有利益才是政治的本真,才是政治永远之追求。

  杨冲锋明白这些了,要达到目标,不仅要将自身保护好,更要有适当时候站出来说话的人。这样才是坦坦正途,才能够一直顺利地走下去,也是体制里为什么会有阵营、会有从上到下的体系分别的存在内因。

  国内的政治就更加不分黑白是非,只看阵营体系,实际上就是利益是一切行为的准则。追求利益而不顾其他,这一点最初是体现在政治上,但如今已经完全演变拓宽了。渗透到各个行业,渗透到绝大多数的人心里。

  不说一脱成名,也不说笑贫不笑娼的社会风气。就说说平时生活所接触的,那些生活所用,有哪一些东西不是山寨货?假冒伪劣充斥了整个市场,出发点也就是利益二字。为了让所卖的米色泽好看,可以向米里加明矾;那些熏货可以烧些硫粉来熏制,看起来更鲜;积存的湿物为了延长腐坏期,就往东西里加甲醛。

  就算正规的厂子里,也都没有基本准则,要不然也不会出现什么三某口服液、红桃#、三鹿奶粉等等,前赴后继无法消除的害人物品。

  一切的文化根子,就在于政治的黑心,利益。利益已经高于一切了。

  要想做出些什么事来,首要的就是要先将利益考虑好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